第(2/3)页 只要是有作用、能发挥出独属于自己的力量的东西,都可以叫做知识、学问。 而姜承奕看扶苏表面上听进去了的模样,则是继续说道: “以此种公平竞争的方式,打破贵族世袭垄断,允许平民通过考试入仕,才能真正做到选拔人才!” 扶苏又点了点头。 这一点他倒是还是清楚的。 不过他马上也就又有了疑问: “不过,老师,如果要做到公平,那岂不是要从全国如此之多的百姓当中挑选人才?” “这样的考试规模,未免有些太大了吧?” 姜承奕没有否认,点点头继续问道: “如果只进行一次集中的考试,这规模自然是会过于臃肿的。” “而且你有没有想过,要是只进行一次考试,考试的地点应该定在何处?” “若是定在咸阳?,你觉得这对于那些处在边关的穷苦百姓而言公平吗?” “若是为了一次考试搞得劳民伤财,这科举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了。” 姜承奕语重心长。 “那先生的意思,莫非是这科举考试并非是一次性考完的,而是分批次进行考试,从而做到尽可能对百姓友好和公平?” “可这样一来,没有中央的监督,又该如何才能保障科举的公平与公正?” 扶苏赶忙问道。 在姜承奕这将近一周的“魔鬼特训”下,他的思路只要一慢下来,就会被姜承奕接连嘲讽两次。 所以他现在的思维是极其敏捷的。 因此完全能够跟上姜承奕的思路。 当然。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本就天资聪颖。 不然也不会被嬴政如此看重了。 只不过在姜承奕来之前,他被淳于越这些迂腐的庸师教坏了罢了。 姜承奕赞叹道: “不错,的确要分批次考试。” “还要分等第考试!” “若是在自己乡县的考试当中拔得头筹,官府便可为其报销下次入京考试的费用!” “这样既能避免普通百姓没钱进京赶考的问题,又能保证在最重要的考试中有着中央监督的绝对公平!” “这样至少能保证倒数第二级的官员不敢太过于明目张胆地帮考生徇私舞弊!” “而且初级和中级考试通过,但能力也就到此而已的人还可以在自己的家乡做个夫子,去教导更多的人读书。” “而且从底层招揽来的官员,是更容易亲政爱民的,因为他们也知道百姓的困苦,可那些天生的勋贵是不知道的。” “只有从百姓中来,才能到百姓中去嘛!” 扶苏连连点头。 他内心早就已经被姜承奕震惊到麻木了。 姜承奕的法子可谓是滴水不漏! 他已经是将所有可能存在的问题全部都考虑在内了! 甚至于,将家庭背景对人的性格和眼界的塑造也都考虑在内了。 这科举制度,绝对称得上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神策! 依大秦现在的国情。 虽然不可能直接将姜承奕说出来的现成的科举模式拿来直接使用。 但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发展却是一定没有问题的! 他隐隐觉得。 姜承奕所说的这个名为科举的法子不仅仅是完美适用于大秦。 甚至会适用于每一个朝代! 因为这场考试。 是从上到下全部涉及到,而且尽可能保证了整个科举道路上的公平,和对寻常老百姓的人文关怀的! 简直是将儒家和法家的理念全部融会贯通在里面了! 甚至就连考试的内容,都可以依据国情的规律进行改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融合了道家的思想在内,让科举取仕有了独特的变动,可以让其成为完完全全的。 能够在国家需求不同时,都能精准为国家和中央服务的模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