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扶苏也愣了愣。 他很快就意识到了姜承奕的意思,赶忙问道: “先生的意思是,他们会互相勾连包庇?” “可他们与各地父母官员绝定非同一家族之人,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听到白黎的问题。 姜承奕倒是没嘲讽于他。 他知道这位傻公子哥还没从之前大秦的古板制度当中,完全将思想脱离出来。 所以他直接解释道: “在大秦还在举行军功爵制,官员世袭罔替的情况下,自然不会出现这种勾连包庇的现象。” “但若是推行科举制度,必然会废弃军功爵制!既然勋爵无法再继续发展壮大,底层世家便会开始想方设法推举自己的心腹下属。” “届时,现在得到了托举的地方豪强便会变成新的世家和勋贵!” “所以你费了这么大劲,也只是将一批推翻大秦之人,换成了另外一批而已!” 姜承奕言简意赅,但是却让扶苏陷入了沉思。 扶苏又问道: “那......在道德考校方面,或许也可以和才学考核一样,分科推举?这样经过层层不同的考官筛选,自然会公正许多。” 姜承奕抬起头,不可置信地用看傻子的眼神看着眼前的白黎: “分科推举?还要层层筛选?” 他觉得。 这白黎是不是因为能出狱,而兴奋得脑子坏了? 姜承奕感觉他变回了刚开始那个傻里傻气的勋贵二代。 “考察人品,肯定是要通过亲近之人考察!” “除了地方父母官,你让别的与考生素昧平生的考官,拿什么去考校人品?” “若是分科考试,你难道还要将人品细化为忠孝仁义等科目去不厌其烦地挨个测试吗?” “考校完之后,这些小的科目又该以何种比例去复合计算呢?” 姜承奕喋喋不休。 扶苏听得头都有些大了。 在他的想法被姜承奕接二连三地一语道出弊端之后,他的脑海中便是想不到一点儿新的办法了! 他只好问道:“那先生觉得如何是好?” “很简单啊,既然将二者分开考校行不通,那就将二者合为一处啊!大秦明明是有着可以同时考校二者的理论的!” “这个道理,之前在讲制度融合的时候,我不就已经教给你了吗?” 姜承奕淡淡答道。 颇有一种未卜先知的神秘感。 扶苏脑海中回忆了一下。 似乎的确如此。 但他想了想,却是继续问道: “但是怎么才能把对一个人人品的考校融合在对学问的考校当中呢?因为这二者之间本质上也并无关联啊!” 扶苏想得通透。 就连后世许多人都拥有的将学历和人品挂钩的潜意识,在扶苏这里都是全然不存在的。 但姜承奕却是更加无奈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他一连抛出四条儒家典籍内的言论。 听到姜承奕带着质问语气的话语。 扶苏脸上先是闪过一丝迷茫。 随后便瞬间露出一副明悟之色。 然后转为一阵狂喜: “先生的意思是,这科举只要考校儒家的思想,就能将对道德和学识的考校融于一处!” “我们只需要用儒家学科这一项科目,就能考察两样内容!” 他彻底懂了! 刚开始的时候。 儒家思想被姜承奕数次批判的缘故,他的思想就开始不局限在儒家,而是转向其他百家诸子的学习当中了。 因此他下意识都有些忘记了自己所学习的儒家思想。 本就是一项教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几项内容的学说! 若是说要如何考校品德,用儒家的思想做切入点自然是最为简洁方便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