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点到为止。 二在看完姜承奕对于某些儒家言论一针见血的点评注解之后。 饶是他也是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无他。 实在是姜承奕的点评太过老辣。 虽然他也没法确保。 姜承奕的注释和分析就是当年的圣人和亚圣所想要表达的想法。 但是在他看来。 姜承奕的解释,到底是不是圣人心中所想。 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姜承奕的解释,绝对是这些话语最好的解释! 也是最为能用于考察一个人学问和道德的解释。 更是最适合挑选治国人才的解释! 甚至嬴政隐约觉得。 那些前辈先贤,都没有姜承奕这般通透的想法。 实际想要表达的意思肯定也远远不如姜承奕现在解释出来的意思。 他合上竹简,面色不显: “不错。若是科举制可行,这些注解以后就是我大秦此项科考类目的标准答案了!” “对了,除去明经一科以外,别的科目要如何安排考校,你可有安排?” 嬴政想起此事,问了一句。 之前姜承奕说过科举考试要分科考校。 但是姜承奕只给他们讲了一科,也即是明经之科。 还并未说别的科目。 这是大秦第一次进行科举考试,更加需要认真对待。 毕竟这次的科举。 肯定会成为来年更正式的科举的基础。 绝对不能做得太过粗糙! 而扶苏早就想好了这个问题。 他沉着应对道: “除却明经一科外,还有对策科,由百家大儒共同出一道策论题目,让考生共同作答,” “等到考校选拔结束,儿臣会将作答最好的考生带入咸阳。” “届时父皇便问些自己想问的,最后如何安排,也全凭父皇决定。” 扶苏文绉绉道。 虽然嬴政周身的气息已经温和了许多,但是他在嬴政面前,还是保持着一副儒生臣子的模样。 嬴政点了点头。 虽然他也知道,扶苏在科考完会挑选人才吸纳入造反基地。 剩下的才会给他带来。 但这样的安排,他也还算满意。 看向和自己差不多高,身姿挺拔的英俊扶苏。 嬴政没来由地升起一种儿子终于长大了的感慨。 “田雨,去将他们唤进来。” 嬴政没再和扶苏对话,而是跟身边一直等待的田雨知会了一声。 田雨喊了声喏,便出宫门去叫人了。 扶苏见状,正懂事的打算先行告退。 却被嬴政伸手拦了下来。 他不明所以地看向大门。 走进来的有三个人。 一个是出去叫人的寺人田雨,一个是大秦的少府官章邯。 最后一位则是驻扎在外的大将蒙恬的副将、王翦的曾孙、王贲的孙子,王离。 三人都很年轻。 三人先对嬴政行了礼,随后便冲着扶苏也施了一礼,看起来很是郑重。 此时的扶苏看着眼前的三人,施施然回了礼,心中已是有了几番猜想。 果不其然。 嬴政淡淡道:“你从未出过远门,这次虽是登用人才,却也不可失了戒备。” 他指了指田雨。 “你现在是大秦的储君,身边没些副手,出了宫去显得我大秦朝堂无人可用。” “在赵高养伤的这段日子,田雨在朕这儿学了不少东西。现在赵高好了,就让他跟着你吧。” 然后又指向章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