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秀才乡试中举后,一般有三个选择。 第一,进国子监深造。 中举后,秀才获得了入国子监深造的资格。 国子监作为国家的最高学府,为举人提供了进一步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在国子监学习期间,举人能继续参加会试,通过坐监肄业和挨拨历事,这两种途径获得选官资格。 第二,直接当官。 虽然大多数举人需通过国子监的肄业和历事来获得选官资格,但部分优秀的举人也有机会直接选官。 像徐闻这种乡试第一名的成绩,可以直接当官,一般会从八九品干起。 第三,继续科考,追求更高功名。 中举后,举人可以继续参加会试和殿试,以追求进士及第的更高功名。 想了想,徐闻回道:“晚生准备备考会试,明年进京赶考,争取春闱登榜。” 科举考试,秀才院试后第二年是乡试,乡试第二年是会试,一年考一次,三年一个回轮。 会试中了后,十天半个月后就是殿试。 所以一个读书人,如果学识扎实的话,完全可以从一个身无功名之人,三年后考中进士,成为朝廷命官! 上届科举状元张信便是如此。 二十一岁的状元,相当的猛! 交谈了片刻,二堂的宴席已经备好,在周知县的邀请下,徐闻入席。 席间,周知县隐隐透露,本县李县丞去世,县丞之位空出,上面正在物色人选。 若是徐闻有意在本县为官,他可以上报,先让其代理县丞,历练一二,也算是结个善缘。 之所以是代理县丞,主要是徐闻只有十七岁,太过年轻,恐怕吏部不会放任官职。 徐闻目前最佳的出路就是明年参加会试。 即便落榜了,也能进入国子监或太学深造,等三年后再考,或者选官外放。 这一点,徐闻早已规划好了,不愁没官当。 “爹,那徐闻不过是个刚中举的毛头小子,您何必对他如此礼遇有加?” 徐闻离开后,周知县的儿子周聪,面露不满。 他今年刚及弱冠之年,已然取得了县禀膳生的资格,觉得自己将来也大有可为。 下次乡试,说不定也能中举! 一个举人罢了,爹爹身为堂堂县尊,对一个后生如此礼敬,让他心中不满。 “儿呀,不管你能否理解,记住为父今天的话!” 周知县语重心长道:“十七岁的举人,你未入官场,见他如井底望月,若哪天你侥幸科举入仕,再见他时便如蜉蝣见青天!” 听后,周聪目瞪口呆。 在父亲眼里,自己与徐闻的差距,竟有天壤之别? 他不理解! 明明自己都这般优秀了! 周知县道:“我大明朝的举人有一千多个,便是你将来考中了举人,又算得了什么?” “你举人出身,入仕为官混个八九品官职,努力十几年也能当上知县。” “但那徐闻十七岁的举人,乡试第一名,只要他不出意外,将来必是进士出身!” “进士,与举人那就是天壤之别!” 一个上限是知县。 一个起步是知县。 差距不言而喻! 周聪听后,冷汗直冒。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