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朱元璋驾崩后的第六天。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十六日,皇太孙朱允炆匆匆登基,年号建文,以次年为建文元年。 六月,朱允炆任命心腹文臣齐泰命兵为兵部尚书,黄子澄为太常卿,方孝孺为翰林院侍讲,共同参军国事。 期间,燕王朱棣闻讯前往京师奔丧,在半道被建文帝勒令返回封地。 朱棣大怒,言说亲爹去世,哪有不让儿子崩丧的道理? 最终忍气吞声,返回北平封地。 朱允炆的登基并没有出现什么太大的风波。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很快朱允炆便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 首先是裁撤官员。 大理寺裁撤十个官员。 五军都督府直接裁掉一半。 六科给事中最惨,被全部裁撤。 其他部门都有裁撤官员数额。 地方上,各省布政使司的左、右布政使,只设布政使一人。 同时合并州县,全国撤销三十九个县,九个州,七十三个巡检司,四十九个河伯所,十五个递运所,四十八个水马驿,一百零九个税课局,四十一个税课司…… 并裁撤一百多个府州县的训导和官吏。 失业官员哭天喊地,一时间人人自危。 加上各部门考核,以及人事变动,京中也是人心惶惶。 除了裁撤官员,朱允炆又改官名。 将通政司改名为通政寺。 大理寺改为大理司。 太常寺卿改为太常卿。 光禄寺卿改称光禄卿等。 连宫殿的名称也不放过。 把谨身殿改为正心殿。 午门改为端门。 端门改为应门。 承天门改为皋门等。 朱允炆不但有新政,还改了许多朱元璋留下的制度。 朱元璋重用武将,武治天下,而朱允炆重用文人士大夫,让黄子澄召等文官参军国事。 朱允炆又大肆提升文官的地位。 原本六部尚书是正二品,如今升为正一品。 太仆寺寺丞原是六品,被提为五品。 还有各省的布政使,原是从二品官员,提升为正二品。 此举使文人士大夫们,更加的拥护建文帝。 可徐闻却没有因为这些而高兴,他心里很清楚,朱允炆下一步将会做什么。 果然,没几天,黄子澄等人提议削藩。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朝廷开始削藩。 第一个倒霉的是周王朱橚。 周王是燕王同母兄弟,朱允炆怕他与燕王沆瀣一气,于是先废周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