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哎,这小子!” 片刻后,朱棣无奈摇了摇头。 他知道徐闻这是因为被自己坑了,所以恼怒了。 原本徐闻是个老好人,文武双方都很敬重他,而且他还这么年轻,位高权重,威望甚至比太子还高。 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朱棣实在有些不放心,才当众坑了一把徐闻,让他选择得罪一边。 这么一闹,徐闻是彻底把武勋集团得罪了。 不过,自从大明立国以来,文官暴打武将,徐闻还是第一人! 这样也好,省得这帮靖难功臣,恃功而骄,无法无天! 想到此处,朱棣继续埋头批阅奏疏。 眼下他最愁的不是文武勋贵之间的斗争。 而是眼前堆积如山的奏章。 当了皇帝之后朱棣才知道,皇帝的活儿不是人干的。 每天有处理不完的政务,少则一二百件,多则七八百。 这才三个月皇帝,朱棣就扛不住了。 实在太累了! 朱棣决定去翰林院找几个帮手,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 于是,内阁产生了。 入阁的成员,被授予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每天随侍皇帝左右。 第一批大学士,都是从翰林院中选拔的,解缙担任首任内阁首辅。 徐闻没在内阁,朝中几个重臣也都没在。 更没人去争。 因为太掉价了! 此时的内阁大学士,没有什么权力,相当于秘书处,帮皇帝看看奏章什么的,给个意见。 这些内阁大学士很少参决政事,一切大事仍由皇帝亲自决断。 以徐闻等人的身份,谁去争这职位? 内阁首辅解缙,不过才是正六品,其他大学士官阶更低。 没有权力的内阁大臣,和此前的皇帝侍讲没啥区别,徐闻刚入仕时就干过这份工作,岂能回头再干?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