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介入澜沧事务,符合大明南征这个大方针。 所以对于这个求救,朱瞻基积极回应,让云南出兵,扶植对方国内的亲明势力。 经过数次热带作战,明军已经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战方针,同时配套推出了相关装备。 用在对付澜沧这种小国上,简直就是杀鸡用牛刀。 明军进入澜沧国境内后,如入无人之境,短短半个月,便将支持摩柯黛维的军队击溃,解除所有武装。 至此,澜沧国覆灭。 接下来善后的事情,史书里面一找一大把。 不得不说,在文化领域,大明对于这些小国也是降维打击。 他们绞尽脑汁想出来的各种计谋,都是曾经记载在华夏史书上的,有着相应的解决办法。 比如说现在,从王室血脉中找出一个年幼的孩子,让他登基。 宣称那当然是大明除掉乱臣贼子,帮澜沧复国。 亲明派占据了新朝的所有职位,在他们的操持下,这些人迫不及待地和大明签订《琅勃拉邦条约》。 内容为澜沧放弃自主权,自愿成为大明的附属国,同意大明驻军本国,几乎就成为大明的一部分。 明军也因为这个条约,驻军湄公河,把触手伸进了中南半岛内陆。 作为兵部侍郎,于谦亲自过来考察了这片大明的新增领地。 如果说交趾是中南半岛诸国海上进攻的桥头堡,那么澜沧也就是后世的老挝,掌握着中南半岛重要的水运渠道湄公河,那就是陆上进攻的桥头堡。 通过湄公河,物资和兵力可以通过云南顺流直下,贯穿整个中南半岛的腹地。 不夸张说,这里就是大明南征的重要支撑点。 于谦考察过后,在徐闻的支持下,上书奏请建立湄公河水师。 有越王的背书,自然毫无悬念。 早就在大运河等内河上实验过的成熟战船,被应用在湄公河流域,大明直接在澜沧建立造船厂。 利用当地丰富的林木和水力资源,用最快的速度,将水师建立起来,巡游湄公河,威慑河流下游的其他国家。 南方在打仗。 大明的京师中,却是喜事连连。 出生不久的皇长子朱祁镇,被宣德帝册封为皇太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