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中南六省发生叛变。 起因是王振所派出的采买太监,在当地盘剥过盛。 上梁不正下梁歪,王振大肆捞钱,他的那些手下当然也不会手软。 在中原地区他们受到朝廷见惯,还会稍微收敛一点,但在中南六省这种新归附的地区,就彻底原形毕露。 这帮只会溜须拍马的狗官,真正做到了天高三尺,敲骨吸髓。 名义上是给皇帝采购各种热带珍贵树木,供宫内造办处使用,可实际上什么都要。 在暹罗一地,光是当地富户,就因为缴不出贡品,逼死近百户。 当地官员劝阻,已经骄横跋扈惯的太监可不管那些,竟然当众鞭打官员。 他们的倒行逆施,把宣德年间大明辛苦建立起来的民族平衡彻底破坏,无数地区揭竿而起。 当地驻军疲于奔命,忙着各地镇压。 而各地以前残存王族也趁势而起,或者是野心家们打着他们的旗号,开始起兵造反。 整个中南半岛遍地烽烟,尤其是被这些宦官祸害最厉害的暹罗地区,乡村地区基本全部沦陷,被各路反王占领。 大明官军只能退守大城市,或依靠海军守住了海岸线。 这些太监们也没讨到好,连带着保护他们的锦衣卫,一起被愤怒的居民杀死,中南半岛的形势岌岌可危。 战况不可收拾之际,中南半岛总督府及大明海军,连发急报,向朝廷求救。 这一日。 久不上朝的越王,作为当年南征计划的制定者和参与者,也被请到了朝堂上,听取他的意见。 徐闻记得历史上没这么一出啊,自己让大明征服南洋,居然还有蝴蝶效应。 出了这种事情,这种朝会,他本不想参加。 王振手下惹出来的事情,让老子去收拾? 此时王振已经达到了他人生的一个顶峰。 在和内阁首辅徐谦的斗争中,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朝中的关键位置上,都有他的人,陈唏也快被他送入内阁。 时人有记载。 当时朝中官员若想面见权宦王振,都必须备厚礼相赠。 朝中各部院大臣及地方官员入京觐见时,皆需携带黄金进献。 每逢朝见之日,献上百两黄金仅能勉强入门,唯有进献千两以上者,方能得王振款待,酒足饭饱而归。 翰林院侍讲刘球曾借奉天殿遭雷击一事上书进谏,奏疏中直言“陛下当亲理朝政以掌权纲,任用贤能以重朝臣“,矛头直指王振专权乱政。 此举触怒王振,刘球最终惨遭构陷,含冤而死。 正统十二年,锦衣卫小旗王永在京城闹市张贴匿名揭帖,揭露王振种种恶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