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外面的局势依旧紧张,瓦剌的骑兵依然在四周骚扰,时时刻刻威胁着明军的安全。 而明军的士气也处于低谷,连续几天的围困,物资紧张,缺水缺粮,让所有士兵都在艰难中坚持。 朱祁镇知道,若不采取行动,瓦剌的骑兵迟早会在某一时刻发起致命一击。 此刻,唯一的希望便是等待外援。 然而,外援是否能够及时赶到,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朱祁镇深吸一口气,望着帐内沉默的众人,终于忍不住开口:“各位将领,大家辛苦了,继续加强防守,等候援军,同时,我们必须准备好万全之策,无论和谈如何发展,明军的防线不能有任何松懈。” 皇帝语气坚定,目光中却透着一丝疲惫。 几天来,这场突如其来的危局已经让小皇帝几乎身心俱疲。 和瓦剌的战斗,完全超出了朱祁镇之前的预期,局势变得越来越复杂。 尽管他下定决心,要采取和谈的策略,但心中依然没有完全放下警惕。 “是,陛下。” 众将齐声应命,声音低沉,整齐划一,却听不出多少激情。 成国公朱勇站在原地,拳头在袖中紧握,胸口憋着一口难咽之气。 他心里明白得很:瓦剌此刻主动言和,绝非诚意之举,而是意图诡诈之谋,欲借和谈麻痹我军,再寻隙而动。 他朱勇在军中浸染多年,怎会看不透这点? 可圣意已决,谁敢多言?他不是越王徐闻,身后没有家族根基,也没有那样的资望,敢于拍案斥君。如今所能做的,不过是低头叹息,按旨行事。 “唉……” 朱勇沉沉一叹,转身默然退下。 帐外,内阁次辅曹鼐站在风中,拢着袖子,神情复杂。 目送朱勇离去,他缓步上前,轻轻拍了拍这位宿将的肩膀,语气低沉:“成国公辛苦了。” 朱勇没有作声,只是略一点头,算是回应。 曹鼐心中同样不是滋味。 他身为次辅,身负辅佐之责,可面对眼前这位刚愎自用的皇帝,再多的忠言也只是空谈。 回想起方才会议上的气氛,天子听不得半句不同意见,哪怕事关大明社稷,也只求一己安稳。 曹鼐摇摇头,转身离去,准备去安抚随军文臣。 这些平日里习惯笔墨纵横的士子,如今骤临兵凶战危之境,个个惶恐不安,若再听闻要“与蛮夷和谈”,只怕要引起更大的震荡。 此时王振已然迫不及待地接过主导权。 他担心军中将领暗中阻挠,便命锦衣卫接手和谈一事,将所有信使、文书皆收入自己掌控之中。 送信的百姓再三陈情,请求亲自表达瓦剌意图、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