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成化四年,暮春。 京城的夜晚微凉,英国公张辅却独坐书房,眉头紧锁。 案几上灯火摇曳,映出他鬓边雪白的发丝和满脸沉思的皱纹。 他年过八十,愁容满面,心事重重。 几天来,心头的烦恼如山般压得这位老国公喘不过气来。 爵位继承问题,令张辅寝食难安。 他一生戎马,立下赫赫战功,封为英国公,位高权重。 然而,随着年岁渐长,身体渐弱,张辅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 自己的爵位能否顺利传给下一代? 尤其是在他一心想要确保家族基业延续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张辅有两个儿子。 大儿子张忠是嫡长子,理应继承爵位。 然而,张忠自幼体弱多病,年轻时便已瘫痪在床,动弹不得。 即使张辅在朝堂上颇有声望,许多人也清楚地知道,由于其子张忠残疾,将无法接替英国公的爵位。 朝廷对这种“先天失德”的继承者历来有严格规定。 张忠因其健康问题,几乎被排除在继承人之列。 而张忠的长子,张杰,虽然年纪尚轻,身份却更加复杂。 作为张忠的儿子,张杰理应继承英国公爵位的长子之位。 然而,由于张忠的身体状况,张杰的出生引起了不少人的猜疑。 长期瘫痪的张忠很少与妻子同房,坊间有传言称,张杰是否为张忠的亲生骨肉,尚未可知。 此事一度成为朝廷及张家内部讨论的焦点,许多人私下对张杰的身份表示怀疑。 这一问题若得不到妥善解决,朝廷恐怕不会允许张忠的儿子继承爵位。 在此种种复杂局面下,张辅渐渐产生了另一个打算。 将爵位传给次子张懋。 张懋虽然聪明能干,且一直致力于家族事业,但他却是庶出,无法享有嫡子所拥有的正统继承资格。 张辅深知,庶出的地位意味着在朝廷眼中,张懋继承爵位的可能性极低。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