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 第二天一早,越王徐闻亲自下了道军令,派人快马送往南京。 几天之后,五千名南京京营的精锐士兵分三路杀奔浙江。一路上,所过州县全都紧闭城门,官府不敢吱声,百姓不敢出门,书院的灯火亮了一整夜,山雨欲来,人人自危。 徐家的杀令如刀,苏州、杭州、嘉兴几处书院没撑几天,就被连根拔起。讲师被抓,士子被杀,或逃,或流放,甚至有的当场毙命。江南原本的书香之地,眨眼就变了样。 但就在这血腥风头最紧的时候,绍兴那边还冒出一股读书人,说什么“人可杀,书香不能灭”。他们聚在会稽山下、文庙前,筹划一场声势浩大的“声讨大会”。 这可不是一时冲动,早有准备。 十几位讲师、名士暗中联络,说要“重振士林道统”,还号称要“为亡者讨说法”。 东拼西凑凑来一千多士子,从江宁、湖州甚至徽州都有人来。 绍兴素来是文化重地,被称作“东南小邹鲁”,这些人把这里当成最后的希望,想在这里拼一次。 那一日,秋风瑟瑟,乌云压顶。 会稽山下,千余士子身穿布袍,手执文简,聚于庙前,三声长拜,泣血陈词。 “朝廷不仁,越王暴政,士林遭屠,书声不存!” “今聚于此,非为逆命,只为正心,人死可惜,义不可辱!” 他们高声朗诵章词,焚香祭文祖,群情激愤,誓言要将“江南书脉”以血火重续。 有人当众高呼: “徐闻此人,出身微末,气量狭小,粗鄙不堪,虽有王爵,实为市井蠹虫,其子徐谦,名为首辅,实为家奴之子衣锦还乡,父子二人,专以刀笔作恶,诛我士人,毁我书脉,贻笑万世。” “江南之士,皆当以徐氏为贼,为辱,为天下共伐之对象!” 这话底下不少人跟着叫好,还拍手叫绝。 但其实说话的这个人,早年在王家拿了不少钱办书塾,还和盐商走得很近,说白了也不干净。 他今天喊得凶,不过是借题发挥,想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文庙前头气势汹汹,口号震天,看起来个个都是慷慨赴义的样子。 可惜他们根本不知道,徐家的杀招早已经布好。 这天, 京营军悄悄进了绍兴城。 不是锦衣卫,也不是地方官兵,而是从战场上下来的真刀真枪的兵,个个杀人不眨眼。 夜深,庙前钟楼突然响了三声,紧接着两边火光冲天,军队从四面包围了文庙。 “奉王命,聚众为乱者,格杀勿论!” 话音一落,火铳爆鸣声此起彼伏,几十个士子当场倒地。 有人大喊:“我们是读书人!” 可军士冷冰冰一句:“王命当前,无分读书与否!” 场面立马炸了。 有个老讲师本来高声咒骂“誓与庙堂共存亡”,结果第一个扔下竹简就跑,没走几步被长枪捅翻,死在血泊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