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毛利丰元低头不语。 徐闻继续:“你们这些人,打得赢就嚣张,打不赢就下跪,骨头比你们城门还轻,你今日降,是怕死?还是想保族?” 毛利丰元老实回答:“是怕死,也是识时务。” “既然抵抗无望,妄图死守,只会令家国俱灭。” “我毛利一门,愿为天朝先锋,彻底归顺。” 徐闻这才抬眼看了他一眼:“你还算识相。” 他挥手道:“收城,驻兵,封锁城门,毛利丰元暂留原地,待战事结束,再议安置。” 左右高呼:“得令!” 毛利丰元退下后,徐闻这才对曾孙徐昭笑道:“毛利家的传统艺能就是投降。” 别看毛利家抵抗的狠,一旦打不过,必投降,历史的毛利家比吕布还能投,数百年来靠着投降在日本始终占据重要地位。 这一晚,整个大明军营都在喝酒庆功。 而在主帐内,徐闻却独自坐着,一句话不说。 他看着地图,皱眉思索。 京都才是真正的终点。 这一路走来,敌人不是太强,而是太多。 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藏着一个藩、一个家族。 想打下整个日本,靠杀不行。 要让他们跪下,还得靠“人心”。 但“人心”,也是最难掌控的东西。 徐闻轻轻捻着胡须,喃喃自语:“这一战……才刚刚开始。” ...... 数日之后,徐闻在广岛郊外的大营中,亲自迎来了嫡孙徐林率领的北路大军。 这一幕,堪称旷世之景。 当初分兵时,徐林不过带走了十艘风帆战列舰、数千人马。 如今归来,他带回了近十万兵马,旗帜蔽日,山野震动。 其中朝鲜兵六万,虽然战斗力不算精锐,但好歹能用。 剩下四万,是日本各藩的归降兵,由十余个中小大名带队,原是敌军,如今换旗为明。 徐闻站在高坡上远望,冷冷评价一句:“狗虽然多,但要拴住才能咬人。” 他很清楚,这四万所谓“明协军”,不是靠忠心来的,是被打怕了、被打服了。 这些人是暂时的工具,不是未来的骨干。 于是,徐闻当即下令:“整编日军降兵,改为‘明协军’,设番号、定军纪,由徐林节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