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上次就出现佐藤家反叛一事,还是他和父亲西林一起回军讨伐的。 天知道这帮投降的倭寇,还有没有心存不轨的。 莫非祖父是担心有人背后捅刀? 不应该啊! 以如今明军的阵势,对明协军作了万分防备,根本不怕他们突然反叛。 徐闻继续道:“我们越王府,从大明本土调兵,仅八万,你以为打下日本之后,这八万人会留在这里吗?” “他们会想回故乡,回家探亲,回去守墓祭祖,你去问问他们,谁愿在异国他乡待一辈子?” 中国人自古以来有乡土观念。 这十几万大军,只有八万是从大明本土来的,征服日本后,他们大多人会返回本土。 即便留下一些人驻守,也不会多。 但是,日本有多少军队? 徐闻道:“投降我军的倭寇已有十万之众,若我们一鼓作气早早打下京都,对面三十万大军,至少会投降一半!” “也就是说,我大明征服日本后,至少还有三十万日本军队!” “这还不包括关东地区的那些没选边战的日本大名。” “你猜,等我们撤走大部分人马,留驻不过两三万人,这些人会不会造反?” 徐昭眉头紧锁:“……或许会。” “如此庞大的力量,若是不削弱,降而复叛该如何?”徐闻直指问题核心。 徐昭听到这里,已渐渐沉默。 他终于明白曾祖的意思了。 徐闻冷笑一声:“这些倭寇会想,大明兵少,越王府势孤,今日降,是权宜,明日起兵,便是复国!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造反!” “所以我不破京都,不是不能,而是不该!” “我要他们明白,这不是一场一月可完的仗,而是一场要打掉他们元气、打碎他们意志的仗!” “我要日本的大名死够、兵士伤尽,哪怕他们降,也要降得疲惫、降得虚弱、降得再无翻身之力!” “我要他们自己打烂自己的骨头。” 徐闻一把拉开军帐帘子,指向远处战火未熄的京都方向: “你以为我会心疼那十万日军在互相伤害?你错了。” “他们打得越凶,死得越多,对我越王府越好!” “因为以后你要统治的,不是这京都城,是整个日本!还有这群被削了爪牙的降卒和疲兵!” 徐闻之所以不急着攻下京都,长期打消耗着,就是为了消耗双方力量。 毕竟,明军前锋是明协军,那些投降的日本大名。 让他们消耗对面的日军,双方越打越少,最终元气大伤,再也不会对明军构成威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