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成化帝朱见深即位后,继承越王之志,延续景泰之政,汇百家学说,纳海内英才,开启了属于大明的“东方文艺复兴”。 成化六年,大明帝国沐风披霞,步入空前繁盛。 京城棋盘街北段,一座宏伟恢弘的建筑揭幕。 朱红立柱,鎏金飞檐,上悬黑底金字巨匾:“四海股票交易所”。 这是由户部直接监管、通政司记录股市信息的金融中枢,开创世界证券市场之先河。 交易所内,每日聚集万商千行,来自南洋、东非、波斯、琉球、占城、暹罗的商队络绎不绝。 银票、商券、股份、期单在玉石印台上交割如流,声如潮涌。 “大明四海交易所”,成为全球首个公开证券交易市场,象征着资本与制度之革新。 经济之外,文化科技亦是空前高涨。 成化七年,工部主持修建的大明科学院在宣德门外正式挂牌,分设数学院、物理院、舆地院、火器院、造船院五大科。 学子入院,不再以八股为门槛,而以实学为重: 火器院成功改进“燧发枪”点火结构,使三排兵交替射击成为现实,战法全面革新; 舆地院首次绘成《地球大图》,以天文测绘与洋行数据勘定新大陆位置; 数学院用“算盘演算术”设立“对数表”,精度直逼后世近代; 医学院翻译波斯《本草辑录》、欧罗巴《四体论》,融合中西,医道大进; 造船院仿造大西洋风帆结构,开创双层龙骨巨舰,航速破千里。 而这一切,都归功于越王徐闻提出的核心思想: “学,不止为仕;术,不止为利;以天下为学堂,以万民为施教。” 在南直隶苏杭一带,江南银行、瓷业股份行、丝织联合号接连挂牌,工部赋予“工司印鉴”作为标准认证,贸易自由开放。 各省盐铁茶矿税权部分民营,朝廷设监守司监督,实现“半官半民、权责对等”制度。 沿海设七大港口贸易试点:广州、泉州、宁波、杭州、上海、东都、旧港,号称“海上七星”,大明海权辐射至五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