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我的想法,首先是轻徭薄役,免除所有苛捐杂税,以减轻百姓负担;”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免除一切特权!” “在我治下,无论是谁,士绅也好,大户也罢,全都要交税,谁也不能免除。” “我打算,让你来带队,成立这个粮税司。” “你有什么想法?说说看,咱们一起讨论讨论。” 李立远沉思良久,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回大帅,属下认为,首先从长远来看,咱们需要改革税制,优化税赋结构,形成一种‘重商惠农’的模式。” “自古只听说农民起义,还没听说过商人能造了反。” “正税,可以暂时沿用明朝旧例,但商税,必须大幅度提高。” “大明朝的商税,三十税一,简直是闻所未闻!” “我听闻,泉州市舶司一年才有一万两进项,而沿海的豪族,通过海贸,赚得是盆满钵满。” “想当年两宋之时,海贸商税,可是养活了大半个朝廷。” “宋之疆土,远大不如大明,可钱粮却生生不息,就是依仗海贸商税。” “所以,税制必须要改。” 江瀚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而从当前的局势来看,我等成立粮税司,主要是避免隐瞒诡报,提高收税效率。” “依我看,隐瞒诡报的问题,不仅豪绅大户有,而且在百姓农户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咱们初来乍到,对于各地情况不甚了解,还需要提防百姓虚报瞒报。” “粮税司现在的任务,就是实地探查,预估田亩的产量,才能保证粮税的公平征收。” 李立远很清楚,农民从来不全是淳朴善良的。 有的人或许是迫于生存的压力,所以会习惯性的瞒报,能省一点是一点; 但有的人,他就是缺管少教,想贪占便宜。 江瀚听完,心中已有了决断。 “行,既然你想清楚了,那我就把粮税司交给你了。” “明年春耕之前,必须把架子给我搭起来。” “粮税司独立于其他部门,由我和赵胜分管,账目要交叉核对。” “其下设两曹一营,分别是,征榷曹、审计曹、以及税警营。” “征榷曹,为行政部门,设主事一人,由你兼任,下设榷使十人,负责具体的征收事宜。” “审计曹,为监察部门,设审计郎一人,算手十人,负责审计账目,防止内部贪腐。” “税警营,为执法部门。” “我会委派两百民兵给你,负责催缴税款、押送钱粮账册,以及镇压抗税。” 江瀚看着李立远,沉声道: “去吧,先按这个法子办,有什么问题,随时向我汇报,我们再做调整。” 李立远精神一振,他知道,这是他入伙以来,得到的最大的一次信任。 他当即跪地领命,眼中充满了干劲。 送走了李立远,江瀚又转身,对着赵胜叹了口气: “唉,说到底,还是缺人手啊。” 赵胜劝慰道: “大帅,慢慢来吧,咱们宁愿步子迈得小一点,也千万不能出了纰漏。” “要是被有心之人混了进来,咱们可经不起内奸出卖。” 江瀚点点头: “那这段时间,就要多劳你费心了。” “咱们现在草创,也不用搞什么六部制度。” “我看,先设两个部门就够了,一个户部,一个工部。” “户部,就由你来全权操持,主管钱粮、民政。” “工部,则主管营建、军械等事。” “过段日子,我会从军中挑些有经验的匠户出来,划归工部。” “趁着现在是枯水期,让他们先把龙安府境内的水利设施,都修缮一遍,免得耽误了明年的春耕。” 赵胜点头应下,随即准备离开。 但江瀚突然想起了什么,又叫住了他。 “对了,咱们现在的兵力,还是不够。” “明年春耕后,我打算往保宁府用兵,争取把整个川北,都拿下来。” “我打算再征调一批民兵,主要负责守城和后勤。” “你去把余承业和李定国那两个小子,给我叫过来。” “是时候让他们带兵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