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学生吴熙,拜见大帅!” “免礼。” 江瀚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仔细打量着吴熙,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儒衫,身形有些瘦弱,但脊背挺直,眼神里有种被贫困磨砺出的坚韧。 “剑州团石村人?” 半晌后,江瀚开门见山地问道。 吴熙恭恭敬敬: “回大帅,正是。” “家中.听说颇为艰难?老母卧病,弟妹年幼?” 江瀚的语气平淡,却让吴熙心头一紧。 “是” 吴熙声音低沉,带着一丝苦涩, “家父早逝,全赖学生耕种糊口。” “这次有幸得闻大帅的招贤令,便想破釜沉舟,换个活法。” 江瀚眼中精光一闪, “换个活法?” “不错,本帅要的就是野心家。” “我且问你,你这卷子上的农桑一题中的轮种法可是真的?你亲自上手试过吗?” 吴熙定了定神,条理清晰地回答道: “回大帅,学生家贫,自幼随父耕作,深知地瘠之苦。” “家父去世后,更是年复一年劳作在田间地头,对轮种法可谓是烂熟于心。” “《农政全书》学生亦曾借阅,其中大宗伯‘薯可救荒’的结论,学生深以为然。” “只是碍于地域限制,再加上薯类胀气,富商豪绅不愿推广罢了。” 江瀚听罢点点头,追问道: “既然你知道薯类胀气,可有办法解决?” 吴熙毕竟没真正种过红薯,也不敢妄下结论。 他只能谨慎地回答道: “学生只是略有耳闻,但这类作物毕竟亩产高,眼下大明天灾四起,饥民遍地,对于吃不上饭的饥民来说,有粮食总比啃树皮,吃观音土更好。” “先把命吊住才是真的,胀气不胀气的,不是他们现在考虑的事情。” 江瀚听罢点点头,虽然是纸上谈兵,但也算是略有见地。 “嗯,没有夸夸其谈,算你过关。” 随后,江瀚直起身子,目光锐利地看向吴熙, “剑州梁家村,离你团石村不远吧?” “梁庭寺那老狐狸,你可知道?” 吴熙心中一凛,连忙躬身应道: “回大帅,一河之隔,梁家大名如雷贯耳。” “梁家不仅占地颇广,而且族学森严,十分排外。” “家父在学生年幼时,曾想把学生送去梁家族学,但却被其馆师斥为泥腿子,不配读书。” 江瀚听罢,笑容更盛: “哦?竟然还有这等渊源?!” “那我问你,如果我派你去剑州分管农政水利,你该如何去做?” 吴熙听罢有些诧异,难不成大帅对梁家有想法? 江瀚毫不遮掩的点了点头: “没错,这梁家看似毕恭毕敬,实则不怀好意。” “你觉得我为什么要特开恩科?无非就是这些进士、举人家族不肯合作罢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