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现在要做的事情太多,反倒是让刘邈找不到头绪,只能是有一茬是一茬的询问—— “怎么处理河北那个大汉天子的问题?” “主公大可将耿纪之事昭告天下。” “天下人会信吗?” “无论信与不信,但这确实是事实。” 刘邈又问:“在哪里建都的好?” “自然是金陵!” “年号取做怎么?” “主公乃是为了光复汉室,自当效仿世祖光武皇帝!以武为名!可称作武德。” 刘邈皱皱鼻子:“好难听的年号!” 张昭被驳,也不焦急,反正此事可以慢慢讨论,并非要紧之事。 刘邈又问了许多事情,张昭和鲁肃都一一作答,虽然都不过是草案,但至少一个草台班子的雏形已经慢慢出现。 而刘邈也是越来越不当人,问出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古怪—— “你们说,到时候的三公应该设立谁?” “陆忠义德高望重,当为三公之首,是为太尉。” 刘邈点头。 吃水不忘挖井人,陆老爷子对刘邈政权的贡献称作第二,那就没人敢称作第一了。 “王朗王景升为天下名儒,士子楷模,可为司徒。” 王司徒? 但刘邈一想到王朗为自己一直默默镇守会稽,压制南方的山越,保证江东的稳定,也是默认了此事。 “此外,陈瑀陈公玮为已故三公陈球之子,其本人又博学多才,自从提出“复兴百家”之论后,已经是为一代大儒,可为司空。” “嗯?” 刘邈怀疑自己听错了:“你说谁?陈瑀?” “正是。” “张公是不是搞错了?就他?” “……” 鲁肃看着刘邈满眼的嫌弃,也是笑道:“主公不过是与陈公太过熟悉罢了……其实陈公的声望,当真不浅!” 话虽如此。 但刘邈总感觉哪里不对! 就好像平日里一起撒尿活泥巴的玩伴忽然偷来大人的衣服穿在身上一样,哪哪都显得古怪! 刘邈摇摇头,暂且不考虑这个问题,而是兴致勃勃的询问下一个问题:“你们说,等我死了以后,我的庙号和谥号应该是什么?” 张昭:“……” 鲁肃:“……” 现在就讨论这个问题,是不是未免太早了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