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早春二月,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时节,兼具乍暖还寒的气候与诗画般的美丽景致。 “哒哒哒!哒哒哒!” 一阵沉闷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打破了神京外城的和谐氛围,远远地瞧着一道橘红色疾驰而来。 “大同急报,八百里加急!” “阻道者,斩!” 一骑锦衣身影策马驰骋入永定门,腰间挂着一面黄色小旗。 “快!快让开!” 官道上的百姓见后,一个个脸色大变,连忙退避三舍。 值守永定门的五城兵马司官兵第一时间驱散了周围的行人,因为他们知道锦衣军缇骑八百里加急送来的信报绝对是最为危急的消息,关乎军国大事,延误不得。 大乾承明制,东厂、西厂虽已裁撤,却保留了锦衣卫,只是更名锦衣军,对外搜集消息,对内侦缉不法,但凡锦衣军出动,那便不可能善了。 “驾!!!” 锦衣军缇骑风尘仆仆的策马经正阳门,直入皇城,引起了神京不知道多少达官贵人的瞩目。 .............. 都外玄真观,三清殿中,贾家父子二人对视着,许久没有开口。 “平安州已被蒙古人攻下,三十万蒙古铁骑兵临大同。” “平安州节度使根本没有预料到敌人会从西边杀出,一败涂地,所有的军需都落在了蒙古人手中。” “孛儿只斤.那日比他的祖父林丹汗更加野心勃勃,整合了喀尔喀蒙古各部,聚众百万。” “我不知道这样做是对是错,但你要的机会已经来了。” 注视着面前的青年,贾敬面无表情地说道。 “嗯。” 贾琰脸上非但没有惧色,眼中反而闪烁着野心的火苗。 危机往往伴随着机遇,平安州陷落,大同危在旦夕,三十万蒙古骑兵南下,这是大乾自开国、元从两役以来遇见的最大险境,这恰恰带给了他无限的可能性。 昔日,元从一役,后金三十万女真鞑子兵临山海关,造就了九侯为首的元从勋贵一脉,这一次究竟是开国一脉复苏,还是雍平勋贵的诞生,谁又知道呢。 “八百人够吗?” “宁、荣二府有赐下的20个皇庄,佃户众多,都中还有八房子弟。” “凑一凑,弄个三、五千人不成问题。” 对于贾琰的打算,贾敬多少有些担忧,八百人面对三十万蒙古铁骑能做些什么? “扑哧。” 贾琰憋不住笑,自嘲道:“父亲大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