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谛听的发布,其实并不只是在L站论坛引发了海啸一般的讨论。 像王希强他们那样毫秒级关注唐一平的人不在少数,一时间,在各种技术论坛和社区里,大小公司的内网、内部群里,都迅速成了热门的话题。 世界各地,说着不同语言的人都在疯狂涌入,观摩神迹。 当然了,这种热度目前只集中在技术领域。 想让普通人了解这个项目的牛叉之处,还是有点难度的。 表现就是,唐一平的谛听项目,star和fork在飙升……各种技术论坛和社区里,三个帖子就有一个在讨论这事儿的。 但,没有几个讨论狗子翻译器的效果的。 全在讨论那神一般的代码。 事实上,现在绝大部分的人,压根就无法体验谛听真正的功能强不强。 因为任谁都能下载这个软件到本地,安装在自己的手机里,玩演示模式,甚至直接看代码。 但用不了它的功能。 谛听真正重要的,是大佬没有开源的那个模型提取,只有提取之后,才能翻译自家狗子的语言。 而现在,每天模型提取排队人数之多,通过数量之少(某人每天手动处理10个),已经令人发指。 从FOCU开源到现在,通过的用户数量为50个整,现在声量还很小。 所以,“谛听”这个产品,根本就不是因为它本身的作用火的。 程序员这个群体,天然是接近流量的群体,因为整个“流量体系”,都是运转在程序员们的代码上的。 这种热度的东西,各种流量嗅觉灵敏的人都想要分一杯羹。 想要从中吃点热度。 很多科技博主,科技UP主,绞尽脑汁想要把这事儿的牛叉之处讲清楚,“震惊”给大众看。 奈何无论如何也传达不了这种“震惊”之万一。 大众不懂啊! 说得天花乱坠,不懂还是不懂。 直到…… 有一个话题悄然上了热搜。 #寂寞的烟灰缸# 莫名其妙的话题,很多人格外费解,还以为是什么产品宣传。 直到更多的话题上了热搜。 #寂寞的20年的烟灰缸# #寂寞的烟灰缸是谁# #寻找寂寞的烟灰缸# #20年后寂寞的烟灰缸找到了吗# #全网寻找寂寞的烟灰缸# 在谛听的真正用户只有50个时,谛听以一种很新奇的方式,出圈了。 …… #寂寞的烟灰缸#变成热搜时,处在这个风暴中心的唐一平和班哥两个人,还完全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唐一平本人的话,已经习惯了。 他觉得可能大概或许应该和之前一样,就是讨论度高点。 Star多了好开心啊! 哎呀我要从早上刷新到晚上,每隔5分钟看一遍star数据。 太快了,太多了,不要啊! 不要再来了! 我受不了了! VQV~ 这种。 而班哥……他压根就没想太多,就在按部就班的按照做产品的思路,开始后续计划。 他甚至想要缓缓。 说实话,他现在都觉得,这产品开发的速度实在是太特么快了! 不行,我要缓缓! 我是要做精品产品的男人!我怎么能这么随波逐流?我怎么能这么对自己没有要求,我怎么能这么堕落! 怎么能把这么随随便便的产品就发了出去? 按照常规来说,一个产品要诞生,要先做前期的需求分析,明确目标用户、用户需求、是否有竞品、竞品怎么做的,以及是竞品初步设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