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人员编制:太医令(3人)、院使(15人)、御医(100人)、医士(500人)、学徒及药工(2000人) 核心功能:培养医学人才、研发新药、制定卫生政策; 运作效率:每年可培养2000名医师;每年可启动3项医学研究。 【主要功能】 效果:可系统性培养具备标准医术的医师与药师,并能针对特定疾病(如瘟疫、伤寒)或外伤进行定向研究,产出高效药方与治疗方案。 有几率研发出“特效药”或“外科新术”,大幅提升特定疾病的治愈率,或在瘟疫爆发时快速遏制疫情。 【特殊效果】 妙手回春:有较低几率触发,使濒死的重要人物(如名将、重臣)脱离生命危险。 延年益寿:长期受太医院保健服务的人物,自然寿命小幅延长。 【研发项目范例】 高效金疮药与外科清创术:伤员感染率下降60%,愈合速度提升50%。 研发需求:资金 10,000两,时间 6个月。 疟疾特效药‘青蒿素’提纯法(初级):可有效治疗疟疾,为经略南方瘴疠之地奠定基础。 研发需求:资金 15,000两,时间 12个月。 “太好了!”朱由校心中一阵激动。 纵观明朝历史,“太医院,名为供奉宫廷,实则害人性命!”。 太医院虽顶着“国手”、“圣医”的光环,实则多数人医术疏浅、难当其职,甚至因诊断失误、用药保守而间接酿成悲剧。 御医选拔往往重家世而轻实学,许多人靠祖辈恩荫入职,对医理药性仅知皮毛。诊疗时更是畏首畏尾,惧怕担责,遇到疑难杂症不敢辨证施治,只会开些性味平和却无大用的“平安方”,美其名曰“固本培元”,实则延误病情,害人不浅。 他就曾亲身经历,自己的父皇竟因一次简单的腹泻而被那群庸医活活治死,自此他便对宫内的御医敬而远之。 幸得有系统强化自身体质,方能寒暑不侵。但他未来的家人、子嗣,乃至整个大明的亿万黎民,都需要可靠的医疗保障。 大明缺的不仅是良医,更缺能大规模、标准化培养医师的体系。 而这系统所建的太医院,其根本价值在于建立一套完整的医学培养与研发体系。 它不仅能产出良方妙药,更能培养出通晓医理、敢于任事的合格医师,并让他们带着统一的医术标准走向各府州县,建立起属于大明自己的、能够惠及每一个子民的医疗保障体系。 这,才是真正的根本之计。 ...... 【讲武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