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朱由校听罢,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沉吟良久。 李邦华的讲解条理清晰,让他对明代科举有了更系统的认识。他穿越过来不到一载,他一直在努力融入这个时代。 毕竟若仅凭后世了解的只言片语,想要治理好一个国家,那纯粹是痴人说梦。要推行改革,必须先了解这个时代的运行规则。 “李爱卿剖析甚明。”朱由校终于开口,声音沉稳,“科举乃国之重典,更是天下寒门士子晋身之阶,务必确保公正严明。礼部尚书一职,关系重大……且容朕再想想。” 他顿了顿,脑海中飞速思考。礼部掌管国家礼仪、外交、教育、科举及宗族礼制,这其中,教育与科举,正是他未来计划中关乎国本、亟待改革的核心领域。 所谓“教育为立国之本”,若要开启民智,培养真正能经世致用的人才,改革必须从教育这个指挥棒开始,所以礼部尚书的人选他得好好斟酌一下,若是选个迂腐守旧的老学究,到时候改革推行不下去,悔之晚矣。 而且明清两朝的科举考试,以八股取士,后世可是有一群人天天在网上批判,由此选出来的那些皓首穷经、只知“代圣贤立言”而缺乏实际办事能力的官员,某种程度上正是王朝走向僵化的缩影。 文章虽工,于国何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