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杨若安没有加入争论,他只是静静地望着窗外。他看到工人们用完饭后,又精神抖擞地回到岗位;看到他们熟练操作着那些前所未见的机械; 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着的自信神情,没有以往工匠的麻木;这一切,都与他记忆中那些面黄肌瘦、忍气吞声的农夫和工匠,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想起自己年少时,父亲为了供他读书,不得不去做工,却常常被雇主克扣工钱。有一次父亲生病,雇主不仅不给医治,还将他赶回了家,没几日便撒手人寰。 若是当年就有这样的“皇家建筑司”,父亲或许就不会那么早离世...... “诸位,“杨若安突然起身拱手,声音坚定,“天色不早,听说陛下要对国子监诸考生进行考核清退,在下还要回去温书备考,就先告辞了。” 他不再看王昶等人的神色,快步走下茶楼。秋风萧瑟,拂面而来,带着市井的烟火气,却吹不散他心头的火热。 这一刻,他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金榜题名。 不是为了光宗耀祖,而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站在那个年轻的皇帝面前,亲眼看看这位正在打破旧规、给寒门和底层百姓带来希望的帝王。 走在熙熙攘攘的棋盘街上,杨若安的思绪万千。他想起了科举改制后新增的算学、律法科目,想起了工地上那些精神抖擞的工匠,想起了皇店里平价优质的米粮。 这一切都在告诉他:这个时代正在发生巨变。 如果有可能,他更想加入这个伟大的事业,与陛下,与千千万万的工匠、农夫、读书人一起,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富强、更加公平的大明。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在他心中扎根生长,再也无法抹去。 夕阳的余晖洒在棋盘街上,将杨若安的影子拉得很长。他回头望了一眼那座正在拔地而起的帝国银行,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远处工地上,工人们还在忙碌着。铁器的碰撞声、号子声、材料的搬运声,交织成一首劳动的交响曲。 在这喧闹声中,一座崭新的建筑正在缓缓升起,就如同这个正在焕发新生的帝国一般,充满着无限的希望与可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