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因为要给老美的航天工程做配套,所以小日子的航天科技没办法全方位发展,所以就只挑了几个偏僻的路走。 一个是它的液氢液氧发动机技术不错。 另一个就近地轨道、月球和火星都不搞,只搞其他大国暂时不怎么在意的小行星探测。 怎么说也能捞偏门搞一个“世界第一”当当。 所以在零三年的时候它们就发射了“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目的是对小行星25143进行采样并送回地球。 不过因为是第一次干这事,所以这次探测并不顺利。 一开始就碰到了离子引擎输出不稳定的情况,不得不让其他三台引擎担当重任。 然后又遇到观测史上最大太阳闪焰的冲击,发生了太阳电池输出减弱以及内部内存单粒子翻转错误,好在不怎么影响任务进行。 两年后好不容易近距离拍到了小行星25143的样子,但X轴姿态控制装置故障无法使用,只能改由化学燃料辅助推进器与剩下两个姿势控制装置联合使用。 磨磨蹭蹭好几个月进行第一次“降落”又没成功,还失联了30分钟。 后来地面指挥中心判断没有降落成功,但推进器反喷时应该扬起了一些小行星上的“灰尘”,敞开的样品舱应该沾了一些。 后来又进行第二次“降落”,着陆后1秒即离开。 之所以是这么说,那是因为小行星25143太小了,根本就没有重力,所以说是“降落”,实际就是碰了一下。 好在这次沾了更多的样本,算是采样成功了。 可惜,立刻就来了坏消息。 先是燃料泄露,好在关闭阀门之后终止了,然后又是通讯中断,一断就是俩月。 后来连上了确定情况,发现太阳能电池输出过低、11个锂蓄电池中有4个完全不能使用、燃料也几乎流失。 好在探测器还能动,完成了样品容器往返回舱的移交工作,然后返回地球。 到了一零年,断断续续进行了七年任务,晚了三年的探测器终于返回地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