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星斗”卫星的在轨数量反超更早发射的“星链”卫星,不仅仅是增加了一款更大的火箭。 也因为老中开始爆产能了! 毕竟之前的时候马一龙的猎鹰九号火箭一次可以运载60颗星链卫星,而路云的万户火箭一次只能运载30颗星斗卫星,两次才能抵消猎鹰九号一次。 后来星斗卫星的产能上来了,万户火箭开始一个月发射三次,可以发射90颗星斗卫星。 等有了长征十号火箭的加入,它一次就可以发射80颗,并且能保证一个月发射一次。 这样一来,星斗每月就可以发射170颗! 而马一龙的星链还换代了,今年上半年的时候发射的还是单颗质量260千克的1.0版本,下半年开始发射单颗质量近300千克的1.5版本。 星链的1.5版本其实才跟星斗的第一代子星技术是同一水平。 但猎鹰九号可装不了60颗1.5版本的星链。 六月份的时候,猎鹰九号只拼车发射了3颗1.5版本的星链搞测试,然后等到九月才发射了第一批51颗的1.5版本星链。 第二批要等到十一月份,并且之后每次发射都是50颗左右。 这一番“此消彼长”之下,星斗的数量就反超了星链,并且之后双方的数量级会越来越大。 而同一时间,星链的用户才刚超过了20万。 这还是因为有星斗的压力,星链搞了很多促销活动。 至于星斗为什么给了星链那么大压力,那是因为星斗的用户已经超过了500万! 这个时候双方都开放了国际市场,星链的主场是北美,以及带嘤、澳洲、新西兰等传统盟友国家。 星斗的用户则集中在国内的偏远地区和边境接壤的国家,然后就是非洲和南美。 很多人评论,星链发展的模式像“体验生活”。 而星斗的发展模式则像是“扶贫攻坚”。 不过星斗的价格对比星链确实便宜很多,加上老中同样便宜的光伏和电池产品,三者结合确实适合欠发达地区。 当然,主要是因为卫星互联网也不是随意就使用的,也要跟所在国的通信服务商进行合作,所以这其实也是某种友好国家和“势力范围”地图。 另外就是双方都在对方的“势力范围”之内有零星的用户。 然后就是飞机和船运行业的争夺。 飞机方面不用说,两大巨头之一的波音就是老美的,人家自然偏向于星链。 而老中则在争取空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