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也太豪华了,这就是土豪的太空之旅吗?】 【哈哈,要真是1000万美元那就不是土豪了,真土豪得去坐老美那边的太空飞船。】 【就是就是,马一龙送人去太空要好几千万美元呢。】 【靠,时代变了,土豪石油国竟然还没有老美贵。】 【早就是这样了,老美的军队那边几百万就买一只山羊呢,最后羊还不见了。】 【那确实还是老美够土豪……】 新木鸢级太空穿梭机下线的事并没有在老中的国内引起太大轰动,看完直播之后大家该干嘛还是干嘛,要说关心也是关心嫦娥六号的情况。 到了八日,飞行了五天的嫦娥六号进行近月制动,顺利进入了环月轨道。 过了几个小时,沪上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智能卫星技术中心研制的“SJTU思源二号”探月卫星与嫦娥六号成功释放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卫星上电,成功获得第一张图像照片。 这标志着国内首颗10千克以下探月卫星正式开启科学探索任务。 准确的说应该是6.5千克。 这是一颗相当迷你的卫星,在地球卫星行列里都算小的,更别说探月卫星了。 之后它将继续捕捉月貌图像数据,并开展一系列实验。 “SJTU思源二号”是交通大学与巴基坦空间技术研究院共同研发的成果,算是巴方在嫦娥六号上的国际合作载荷。 这一合作项目不仅加深了两国在航天领域的合作,也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提供了宝贵的航天应用和技术推广实例。 巴国那边自然举国沸腾,这是他们的首颗探月卫星。 当然,关键的还是嫦娥六号顺利进入月球轨道,这标志着人类获得第一份月球背面样本的计划更进一步。 嫦娥六号的计划是对月球背面样品进行系统、长期的研究,分析月壤的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争取获得更新的月球科学数据。 它的第一个科学方针是展开着陆点区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获得与月球样品相关的现场分析数据,创建现场探测数据与实验室分析数据之间的联系。 主要包含着陆区的地形地貌探测、采样点的物质成份特性、月壤物理特征与布局和月壳浅层的温度梯度探测等。 第二个科学方针是对返回的月球样品进行体系、持久的研究,分析月壤与月岩的物理特征、矿物与化学构成、微量元素与同位素构成、宇宙辐射与太阳风粒子与月球的相互作用、太空风化过程与环境演变等,深入月球形成和演化的研究。 上一世的时候嫦娥六号足足在月球轨道上绕了二十多天才着陆,就为了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月球背面着陆点。 虽然有大致的预选着陆区,但人类对月背的了解确实不如正面多,所以就需要仔细的扫描和筛选一下。 而这一世有了路云的参与,这个过程已经提前完成了,之前的做几次任务已经顺便做了这个筛选项目,直接把“预选着陆区”精确到了“预选着陆点”。 所以这次到位之后直接朝着预选着陆点着陆就可以了。 于是在五月十日的时候,嫦娥六号着陆器与上升器组合体和轨道器与返回器组合体实现了在轨分离。 到了十二日,京城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直接开了直播! 直播着陆月球背面! 这既是因为这一世老中的月球通讯能力得到了史诗级加强,所以在路云的建议下开始了直播。 又是在给之后的载人登月直播做预演。 所以当京城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发出了指令,在月球上方15千米轨道高度上的嫦娥六号着陆器7500N变推力发动机启动,着陆器组合体开始变轨实施动力下降。 同时,预先做好的第三视角虚拟画面和第一视角实际月背拍摄画面都开始实时变动。 (嫦娥六号月背着陆画面) 直播间的网友们也算涨了见识。 【666666!】 【牛批!】 【不愧是月球背面啊,这陨石坑一个接着一个的!】 【确实,我看过月球正面和月球背面的图,这边差距真的大。】 【哈哈哈,你们看到的这些陨石坑其实都在一个超级大的陨石坑里,那个巨型陨石坑也就比澳洲的国土面积小两圈。】 【好家伙,澳洲大大的陨石坑是什么玩意砸出来的?】 【首先排除高达里的殖民卫星。】 【哈哈哈……】 在老中网友的欢乐气氛中,嫦娥六号着陆器在一台轨控发动机和多台姿控发动机的协同推动下逐步将探测器相对月球的速度从每秒一千六百米降为零。 在距月面1.5千米时,嫦娥六号利用光学成像敏感器进行粗避障,剔除大型障碍物。 距月面仅100米时,嫦娥六号上的备用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进行精确避障,精准识别选好落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