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棣的瞳孔猛然收缩。 帐内众将也瞬间安静下来,陷入了思索。 李景隆死了,谁会来? 一个名字,几乎同时浮现在所有人的心底——盛庸。 盛庸,一个真正懂兵事、用兵稳健、且对建文帝忠心耿耿的将领。 与志大才疏、屡战屡败的李景隆相比。 盛庸无疑是燕军最不愿意见到的对手。 看着众人变幻的脸色,江澈知道,鱼饵已经抛下。 “一个被打垮的李景隆,和一个精明强干的盛庸,我们更希望面对谁?” 江澈的声音带着一种奇特的魔力,引导着所有人的思绪。 “李景隆,在朝廷眼中,是曹国公,是建文帝亲信,是五十万大军的统帅。” “他败了,但只要他没死,只要他手里还攥着几万残兵,朝廷为了脸面,为了稳定军心,就不会轻易动他。” “他会继续消耗南军的国帑,会继续打击南军的士气,会用他一次次的愚蠢指挥,为我们送来兵员、粮草、辎重!” “诸位将军,难道你们不喜欢这样一位慷慨的运输大队长吗?” 这个词一出,朱能的眼睛瞬间亮了。 他虽然冲动,但绝不愚蠢。他立刻明白了江澈话里的深意。 李景隆这小子,可不是把几十万大军的粮草辎重。 都运输到他们燕军营地里来了吗? 杀了他,换来一个徐辉祖,燕军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留着他,他就是燕军最大的功臣! “妙啊!” “这他娘的,简直是绝了!” 张玉和丘福等老将对视一眼。 他们打了一辈子仗,想的都是如何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却从未想过,一个败军之将,竟然还能有如此巨大的利用价值。 这已经不是战术层面的奇谋,而是战略层面的阳谋! 朱棣一直紧绷的脸,看着江澈,对自己眼光的一丝得意。 当初力排众议,开启暗卫司,是他做过最正确的决定之一。 “你的计划,具体如何做?” 朱棣沉声问道。 他已经从要不要做的问题,直接跳到了如何做的阶段。 江澈心中安定,他知道,王爷已经完全被说服了。 “属下请命,亲率暗卫司精锐,合新降的陈亨部,组成一支奇兵,尾随袭扰李景隆。” “陈亨及其部下,皆为南军旧部,熟悉南军的号令,由他们出面,制造一些不痛不痒的摩擦,最合适不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