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哦?”朱棣终于来了兴趣,“那依你之见,何为上策?” 江澈的嘴角,勾起一个极淡的弧度,在跳动的火光下,显得有些森冷。 “王爷,一个活着的、但声名狼藉的盛庸,远比一个死了的被追封为忠烈之士的盛庸,对我们的用处更大。” “一个人的价值,不取决于他的生死,而取决于他身上的名。” 朱棣的瞳孔微微一缩,他似乎抓住了什么。 江澈的声音压得更低。 “我们不必杀他,不仅不杀,还要厚待他,给他高官,给他厚禄,让他活在所有人的监视之下。” “然后呢?” “然后,我们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把盛庸投降燕王,获封高官的消息,传回南京即可。” 江澈的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建文帝生性多疑,他会怎么想?那些与盛庸有过节的朝臣,会怎么说?天下人会怎么议论?” “一个兵败被俘的将军,不思尽忠报国,反而摇身一变,成了敌营的新贵,他的忠义之名,会瞬间崩塌,他在南军中残存的威望,会荡然无存。” “南军的士兵会想,他们的将军都投降了,我们还打什么?” “南京的朝廷会想,盛庸是不是一开始就和燕王有勾结?他是不是故意打输的?那军中,还有多少个盛庸?” 江澈说完,整个帅帐再次陷入了死寂。 朱棣端着茶杯的手,停在半空。 他看着眼前的年轻人,第一次感觉到了一股发自内心的寒意。 杀人不过头点地,而江澈这一计,是要把盛庸的名声乃至他所代表的一切,都彻底碾碎,还要用碾碎的粉末,去污染整个南军朝廷。 良久,朱棣缓缓放下茶杯,长长吐出一口气。 他看着江澈,眼神无比复杂,既有欣赏,又有警惕,但最终,都化作了毫不掩饰的满意。 “好,好一个诛心之计!” “就照你说的办!” 他站起身,走到江澈面前,他没有拍肩膀,而是整理了一下江澈的衣领。 动作亲密,却更显君臣之别。 “江澈,孤果然没有看错你,暗卫司交给你,孤,很放心。” 天光乍破,驱散了大营中最后一丝寒意。 朱棣一身玄甲,立于高台之上,身后是猎猎作响的“燕”字大旗。 台下,数万燕军将士甲胄鲜明。 整个军营弥漫着一股铁与血的肃杀之气。 “带盛庸。” 片刻后,盛庸被两名亲卫押了上来。 他发髻散乱,甲胄上满是泥土与血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