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一个月,他什么都没做。 朱高煦的联名奏疏递上去后,石沉大海。 朱棣没有批复,也没有驳回,就那么晾着。 而来自宫里的催促,却像一日三餐般准时,起初是小太监过来传话,语气还算客气。 “江司主,皇爷问,建文的下落可有眉目了?” 江澈的回答永远是那一套。 “回公公,人海茫茫,建文帝蓄意潜逃,暗卫司上下已是竭尽全力,暂无所获。” 到了半个月后,来的人换成了御前带刀侍卫,口气也硬了起来。 “江澈,皇上口谕,命你三日之内,必须找到朱允炆的踪迹!” 江澈躬身行礼,姿态谦卑得无可挑剔。 “臣,遵旨。只是此事……难于登天。” 最近几天,连人都懒得派了。 每日一封来自司礼监的信函,用词愈发严厉。 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山雨欲来的压迫感。 暗卫司内部,人心惶惶。 所有人都觉得,这位曾经在靖难中立下不世之功的司主,怕是要失宠了。 唯有江澈,每日依旧按时点卯,翻阅卷宗。 擦拭他那柄从不离身的窄刃刀,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他在等。 等朱棣自己把耐心耗尽。 等那张龙椅上的人,真正意识到,建文帝这个幽灵,究竟有多大的用处。 一个找不到的敌人,才是最可怕的敌人。 他江澈找不到,换了谁来,一样找不到。 只要朱允炆一天不现身。 他暗卫司这把悬在黑暗里的刀,就永远有存在的价值。 朱棣很恼火,江澈能想象得到。 这位永乐大帝,一生征战,习惯了将一切都牢牢掌控在手中。 一个逃走的侄子,就像他完美战袍上的一块污渍,让他如鲠在喉。 但他终究是帝王。 帝王,最擅长的就是权衡利弊。 终于,登基大典的日子到了。 这意味着,朱棣已经做出了选择——先坐稳江山,再清理门户。 …… 七月十七。 吉时已到。 奉天殿前,钟鼓齐鸣,声震云霄。 文武百官身着崭新朝服,按品阶序列,肃立于丹陛之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