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地图上,用朱砂笔标注了倭寇的动向和高句丽各处城池的状况。 “下官,兵曹判书朴振宇,拜见汉王殿下。” 朴振宇行了一个大礼。 朱高煦转过身,打量着他。 “朴大人,不在汉阳辅佐君王,来我这军营作甚?” 朴振宇直起身,脸上带着忧国忧民之色。 “国都危在旦夕,君王已萌生南迁之意,朝堂之上,诸公惶惶,竟有人提出向倭寇乞降的荒唐之言!下官听闻殿下兴仁义之师,入境助剿,实乃我高句丽万民之幸!下官是特此前来,愿为殿下前驱,为殿下联络国内忠义之士,共讨国贼!” 朱高煦走上前,拍了拍朴振宇的肩膀,语气亲切了许多。 “朴大人深明大义,本王深感欣慰,有朴大人相助,何愁倭寇不灭?” 朴振宇顺势从袖中取出一份名册。 “殿下,这是下官联络的,北部各城中,尚心向天朝的将领名单,他们苦于朝中无人,孤立无援,若有殿下登高一呼,必将群起响应!” 朱高煦接过名册,满意地点点头。 他并不知道朴振宇和江澈之间的联系。 只当是自己的威名和仁义之举,吸引了这位高句丽重臣的投靠。 这一刻,他感觉自己就是天命所归的英雄。 英雄的幻梦总是短暂,现实的铁拳从不留情。 朱高煦的天命所归感,没能持续超过三天。 战报如雪片般飞来。 南线,樱花国主力军团,号称十万,已越过汉江,兵锋直指北方。 北面,以开城豪族崔氏为首的数个地方势力,公然竖起反旗。 宣称朱高煦是“名为援救,实为吞并”的豺狼。 号召高句丽人驱逐所有外来者,包括明军和倭寇。 帅帐之内,气氛压抑如冰。 朱高煦一拳砸在地图上,震得烛火摇曳。 “一群不知死活的东西!” 他怒不可遏。 他来此是为建功立业,是为驱逐倭寇,这些高句丽贵族竟敢在背后捅刀子。 朴振宇站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 直到朱高煦的目光扫向他,他才躬身开口。 “殿下息怒,北地贵族,盘根错节,世代联姻,名为臣属,实为国中之国。” “崔氏家主崔承秀,尤其桀骜,此人眼中,只有家族利益,并无家国大义。” “他们不怕倭寇,因为倭寇抢完就走,他们却怕殿下。” “怕本王?” 朱高煦冷笑,“本王给他们带来了秩序和粮食,他们怕什么?” “他们怕的,正是殿下的秩序。” 朴振宇一针见血:“殿下的军纪,秋毫不犯,殿下的士兵,自己埋锅造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