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迎凤-《随身军火库,从打猎开始踏平洪武乱世》


    第(2/3)页

    “疯了!北平王这是要公然跟朝廷唱反调啊!”

    “何止是唱反调,这是要另立山头!不考经义,那我们这些读了半辈子圣贤书的人算什么?”

    说这话的人很多,但更多的是那些在科举路上苦苦挣扎,或是因喜爱杂学而被斥为不务正业的年轻读书人,他们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光,那是一种被压抑许久,几乎要熄灭的火焰。

    “北平……北平……”

    无数人在夜深人静时,摩挲着那张薄薄的纸,反复念叨着这两个字。

    ……

    通往西南边陲的官道上,一辆马车在寒风中颠簸前行。

    车里,方仲永裹着一件单薄的衣服,面容枯槁,眼神灰败。

    虽说他考校的不错,可正因为在风口浪尖之上,所以被派遣到了一个西南来任职。

    夜幕降临,一行人在一处破败的驿站停下歇脚。

    驿丞是个见惯了风霜的老吏。

    给几个人安排了几间客房后,送上些粗劣的饭食,便不再理会。

    校尉们聚在一桌喝酒划拳,驱赶着路途的疲惫和寒意。

    方仲永则是单独一间屋子,门从外面锁着。

    这就是他为民请命的下场,这就是他十年寒窗换来的结局。

    “北平,王爷,难道我真的错了吗?”

    可话音还没有落下,刚刚的那名老吏却走了进来。

    方仲永看着对方,有些疑惑,但随后心里就忍不住打颤。

    “你,你是什么人?”

    老吏没有说话,只是从怀中取出一个蜡丸,递给了他。

    做完这一切,他一言不发,转身就走。

    见此一幕,方仲永有些懵,不过还是捏碎了蜡丸,取出了里面的一团纸。

    借着从门缝里透进来的微弱月光,方仲永缓缓展开了纸卷。

    熟悉的字迹,正是北平王府发布的《北平求贤令》。

    他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下去。

    “不考四书五经,不问出身贵贱……”

    “凡,精通算学、农桑、水利、火器、营造、商律、海事,任何一门实学之士,皆可前来!”

    “学堂提供最优厚的食宿,提供充足的经费,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任何研究!”

    看到这里,方仲永的眼睛猛然睁大,那双原本死寂的眸子里,有什么东西正在疯狂复苏。

    他们想做的事,他们认为能强国富民的事,在那些大人物眼中,一文不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