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豫州,通济渠畔,汴梁城。 作为大夏王朝漕运体系中承南启北的关键节点,这座古老的城池本该是商船云集,帆樯如林,一片繁华兴盛的景象。 然而,当顾长安一行人抵达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光景。 码头上,船只稀稀拉拉,不少船工都无所事事地聚在一起,三五成群地掷着骰子,满脸的愁苦与麻木。 河道之上,本该川流不息的漕船,此刻却大多都拥堵在港口之外,排起了长龙,动弹不得。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压抑而焦躁的气氛。 “大人,情况不对。”护卫队长雷豹催马上前,低声说道,“按理说,现在正值漕运繁忙之际,不该是这般景象。倒像是……被人刻意堵住了。” 顾长安勒住缰绳,目光扫过河面上那些焦急等待的船家,又看了看码头上那些耀武扬威、四处巡弋的地痞流氓,眼神微冷。 他来之前,早已将豫州的卷宗烂熟于心。 豫州漕运,有两大毒瘤。 其一,是官。 以漕运分司衙门为首的地方官府,他们织就了一张巨大的利益网,将手伸向了漕运的每一个环节。 雁过拔毛,层层盘剥,任何想要从通济渠上顺利通过的船只,都必须缴纳一笔笔名目繁多的“孝敬钱”。 其二,是匪。 一个盘踞在通济渠豫州段,名为“铁索门”的江湖帮派。他们自称是维护河道秩序的“义士”,实则却是比官府更为直接的“地头蛇”。 他们不讲规矩,只讲拳头,看谁不顺眼,或是谁给的“香火钱”不够,便会直接在河道中拉起铁索,阻断航路。 如今看来,这官匪早已沆瀣一气,共同将这通济渠,变成了他们自家的敛财工具。 “找个地方落脚,让兄弟们换上便装,分头去打探消息。”顾长安沉声下令,“记住,不要暴露身份,尤其不要跟官府的人有任何接触。” “是!”雷豹领命而去。 顾长安一行人找了一家不起眼的客栈住下。 随后的两天里,大内高手们化整为零,如同水滴融入大海,迅速地将整个汴梁城的情况摸了个底朝天。 消息汇总到顾长安这里,印证了他的猜测。 如今的局面,正是铁索门与漕运分司联手演的一出戏。 他们故意制造拥堵,抬高“疏通费”,将那些急于赶路的商船当做肥羊,狠狠宰割。 而豫州知府等一众地方大员,对此视而不见,显然是早已分润了好处,同流合污。 指望他们来配合自己整顿漕运,无异于与虎谋皮。 “大人,漕运分司那边派人来问过几次,想知道我们是什么来路。属下已经按照您的吩咐,以‘京城来的布商’为由搪塞过去了。”雷豹汇报道,“但恐怕瞒不了多久。漕运分司的提举,是漕运总督的小舅子,眼线遍布全城。” “嗯。”顾长安点了点头,食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发出“叩叩”的声响。 他在思考破局之法。 直接亮出身份,手持尚方宝剑,以雷霆之势将这帮贪官污吏全部拿下? 不行。 这帮人根基深厚,党羽众多。自己强行抓人,他们必定会拼死反扑,甚至煽动不明真相的漕工闹事。 到时候,整个豫州漕运瘫痪,自己非但无功,反而有过。这正是他们希望看到的局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