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的办公桌上还铺着一张巨大的图纸,上面用红蓝铅笔密密麻麻标注着对T-72炮塔装甲结构的研究心得。 经过夜以继日的攻关,他和他的团队,终于在余宏给出的那份图纸基础上,摸索出了一套他们自认为能够媲美原版防御力的国产化装甲方案! 成果就在眼前,正等着投入试验生产,这道命令却如一盆冰水,兜头浇下。 一位戴黑框眼镜的老研究员气冲冲推门进来,手里捏着同样的文件: “老郑,这什么意思?让我们去生产别的厂子的东西?我们的项目,不是刚上报了重大进展吗?” 办公室里立刻挤满了面带怨气的技术骨干们。 “是啊所长,我们理解前线急,但没道理让我们停下来,去给别人打下手吧?” “351厂……余副厂长是厉害,可我们201所上下几百个专家,难道还比不上他一个人吗?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嘛!” “791所那边更惨,他们的李尚明所长,正带着人研究坦克车体的新型焊接工艺呢,据说也接到了一样的命令。” 怨气迅速弥漫。 他们并非嫉妒,他们不否认余宏绘制T-72图纸的功绩,那如同天神下凡。 但涉及装甲领域,他们自问也有深厚的积累和骄傲。 他们也想强军报国,眼看着自己手中的成果即将瓜熟蒂落,却被一纸命令硬生生掐断,这种失落感实在难以言喻。 郑所长抬手,往下压了压。 他何尝不是这样想的? 但他很清楚这份命令的分量。 他沉声道: “命令就是命令,必须执行!我们质疑不了余副厂长,更质疑不了中枢的决定。” “都别说了,等着吧,图纸和实物很快就会送到。” 果不其然,当天下午,一辆挂着军牌的吉普车在数名荷枪实弹的战士护送下,开进了201所。 一个密封的金属箱,被小心翼翼抬进了最高保密等级的绘图室。 当郑所长以及十几位核心技术专家围在绘图桌前,亲手打开了那份FY-1模块化复合装甲的生产图纸,以及具体实物时,整个房间的空气都凝固了。 “这……这是……” 所有人的目光,死死钉在图纸的设计方案上。 201所最擅长材料分析的副总工,手指颤抖指着结构图: “钢壳……100毫米厚度的特种陶瓷……然后是橡胶衬垫?” 这个结构,完全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T-72用的是什么? 其核心是在两层钢板之间,夹了一层由石英和树脂在高压下制成的特种材料。 那种材料强度极高,工艺复杂,更是毛熊严防死守的机密! 他们这几个月耗费了无数心血,也只是堪堪摸索到一点门道。 可眼前这个设计呢? 由钢壳约束,利用高硬度陶瓷来硬顶并破碎来袭的穿甲弹弹芯,再用柔性的橡胶衬垫吸收残余的动能。 郑所长双眼放光,喃喃自语:“天才……简直是天才的设计!” “你看,T-72的装甲是一整块焊死的,重,生产周期长,一旦受损就是结构性损伤。” “而这个FY-1,它…它是模块化的!它把防御单元分割成了一块块独立的方砖!” 紧接着,郑所长一把夺过身旁的技术员手里的计算器,飞快按着: “他用的是氧化铝陶瓷!我们国家在特种陶瓷领域的研发是世界领先的,原料非常便宜,生产工艺成熟,成本可以压到最低!” 这一瞬间,所有人都懂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