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另一头,余宏刚刚从保密通话室走出来,正准备回自己的办公室,细化燃气轮机下一步的施工方案。 “余副厂长!” 警卫员赵林又一次气喘吁吁跑了过来,神色比上一次更加紧张: “石总长的电话,又打过来了!” 余宏眉头微微一皱,脚下一转,又回到了那保密通话室里。 他刚把听筒拿到耳边,石总长的声音就洪流一般倾泻而出。 石总长没有描述太多自己的情绪,只是用最朴素直接的语言,复述了刚才在会议室里,顾勇、陈坚、屠达三位老专家的那番话。 “他们什么都不要,不要功劳,不要名声,他们只要能给你搭把手!小余,他们是把命都押上去了啊!” 说到最后,石总长也忍不住再次哽咽。 听筒这头,余宏本来静静地听着,眼睛猛地睁大。 大为惊喜! 余宏心中的感觉,都已经不足以用惊喜来形容! 他太缺人了! 尤其是像顾勇、屠达他们这个级别,经验丰富能力顶尖的核心人才! 自从四代机项目启动以来,他最头疼的不是技术本身。 有系统在,任何技术难关他都可以用贡献点去兑换解决。 但是,技术不能只停留在图纸上。 一项新材料配方,需要人手去反复进行配比实验,性能测试。 一种新的气动布局,需要有人不眠不休地在风洞里进行数千上万次的吹风试验,记录分析海量的数据。 一款新的发动机叶片,光是从铸造、热处理、机加工到最后的无损探伤,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高度专业的技工团队去实现。 这些具体、繁琐、极其消耗时间的验证和制造环节,吃的是最宝贵的专家资源! 而这些,恰恰是余宏最短的短板! 他手下的飞机研究所虽然集合了一批精英,但比起国家倾注了十多年心血的三大飞机研究所,那点人手都算不上什么了。 宋文和西蒙洛夫都已经被他压榨到了极限,白天要帮忙验证新项目,晚上还要通宵研究图纸,头发掉了一大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