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每一块巴掌大小的特殊高分子材料瓦块内部,都集成着微型的压力传感器和压电驱动单元! 示意图标注的原理文字简单直白:传感器侦测到自身流体噪音后,驱动单元会瞬间发出一个频率相同、相位相反的声波。 两个声波叠加,相互抵消。 寂静。 黄旭的后背,瞬间就被一层冷汗浸透了。 泵喷推进! 全浮筏减震! 主动声学对消! 这三项技术中的任何一项单独拿出来,都足以支撑起一代全新的核潜艇,都能让任何一个海军强国兴奋到举国狂欢。 而余宏……他竟然将这三种技术,全部整合到了这艘小小的攻击型核潜艇身上! 如果,如果这艘潜艇真的能被造出来。 黄旭无法想象它的噪音会有多低。 可能在水下与它相距五百米,人类最顶尖的声呐都无法把它和海洋的背景噪音区分开来。 那将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水下幽灵。 一艘可以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任何一艘航母或者战略核潜艇的侧后方,而不被任何人察觉的海底刺客! 过了足足一分钟,黄旭才艰难地抬起头,他看着神情依旧平静的余宏,问: “余……余工,这个……这个东西……以我们国家现在的工业水平……能……能造出来吗?” 这是一个经验丰富到了极致的工程师,在看到超越整个时代的设计图后,本能的发问。 余宏没有直接回答。 他拉开身后的另一块战术板,上面已经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技术节点和材料参数。 他拿起一根红色的记号笔。 “黄工,您问到点子上了。” “这三项技术,都指向了一个核心问题,我们当前工业能力的极限。” 他的笔,在战术板的第一个标题上画了一个圈,精密加工。 “泵喷推进系统,对内部叶片的流体曲面要求极高,加工精度必须控制在0.01毫米以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