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351厂,甲字7号无尘洁净车间。 计算机芯片项目组负责人李杰的办公室里,三盏大功率白炽灯将这个小小的空间照得没有一丝阴影,也烤得人浑身是汗。 他面前的桌子上,摊开着一份编号为【J100-光刻机构想】的图纸文件。 图纸已经起了毛边,上面遍布着红色的圈点和写满了的计算公式。 李杰的后背早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椅子上。 他用手掌根用力搓着酸胀的眼睛,视线再一次落在那份图纸上,每一个字都认识,但组合起来,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 一百纳米。 之前拼尽了全力,有余宏所长的全套图纸资料,即便如此,在实践过程中,也是非常磕磕绊绊才攻克了500纳米芯片的实验室制程。 那一晚,整个项目组的人都喝得酩酊大醉,以为自己已经触摸到了时代的天花板。 三天后,这份来自余宏办公室的100纳米光刻机图纸,就拍在了他的桌上。 图纸上的每一个结构都堪称完美,逻辑无懈可击。 从双工件台的设计理念,到沉浸式光刻系统的流体力学模型,再到最核心的光源能量控制方案…… 余总师已经把路铺到了终点,甚至给出了详尽到每一个零件的公差标注。 可问题是,制造这些零件的设备,实现这些公差的工艺,李杰连听都没听说过。 就拿图纸上最关键的一个光学部件,14组高精度镜片组来说,上面明确要求,每一片镜片的表面光洁度误差不能超过3个原子直径。 3个原子直径? 李杰第一次看到这个参数的时候,以为是打印错了。 他拿着图纸冲进总工程师办公室,得到的答复是: “余总师给的每一个参数,都是经过计算过的最优解,执行就行了。” 执行?怎么执行?拿什么执行?拿砂纸手工磨吗? 李杰把自己关在办公室三天三夜,除了思考和计算,就剩下抽烟。 烟一根接一根,思路却始终被卡在一个死胡同里。 这份图纸,靠351厂自己,靠他李杰手下的这帮人,再干二十年也搞不出来。 这不是人力和意志力能解决的问题,这是国家整体基础工业水平的鸿沟。 就在他几乎要陷入绝望,准备硬着头皮去向余宏递交一份项目延期五十年申请报告的时候,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