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桌面上,一份标注着滨海431厂进度的报告刚刚传真过来,巨浪号的第一个大型分段已经吊装合拢完毕,180天的极限工期正在一秒一秒地被消耗掉。 余宏站在电子沙盘前。 沙盘上显示一副高清的世界海洋实时动态图,这套系统直接链接着最高指挥机构的情报网络。 在图上,代表着波斯狮港口的位置,有几个不起眼的绿色光点正在缓慢地向东移动,它们的周围,几个红色的三角形光点如同鲨鱼般围拢过来,那是不属于本方的信号。 突然,一部没有任何拨号盘的红色电话机,发出了急促而刺耳的响铃声。 余宏走到桌前,拿起了听筒。 “是我,余宏。” 听筒里传来的,是内相的声音。 “小余同志,你那里看到了吧。” “看到了,内相。他们的三艘油轮,被关海打击大队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堵住了。”余宏的语气平静得像是在陈述一个既定事实。 早在李兆祥签订协议草案的第一天,这份预判就已经和石油协议的风险评估报告一起,由陈慕部长亲手递交到了内相的案头。 这是阳谋对阳谋。 我们送去铁锅棉布,收拢人心。 他们就用钢铁战舰,卡住我们获得工业血液的血管。 “和你之前判断的一模一样,他们果然动手了。”内相在那头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第七舰队摆出了绝对不退让的姿态,这是摆在台面上的恃强凌弱,他们要逼我们把吃下去的好处,再吐出来。” 电话那头陷入了片刻的沉默,显然这个局面对中枢来说,同样是千钧重担。 “小余同志,我们在马六甲海域没有可靠的军事基地,空军那边确认过了,歼-20的作战半径覆盖不到那里。” “这个问题……只能由你来想办法解决。”内相的语气里带着嘱托的全部重量。 国家把最棘手甚至足以引发国运转向的问题,交到了他一个人的手里。 “我明白。”余宏说:“请内相放心,最多48小时,我会把最终解决方案和完整的技术路线图提交上来。” “好。” 内相只说了一个字,便挂断了电话。 余宏放下电话,站在那副海图前,目光在那片拥挤而狭窄的海峡上反复划过。 一个国家的崛起,绝对不可能永远蜷缩在自己的大陆架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