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一组人拿着便携示波器接在客舱内部的通讯接口上,看着屏幕上一条平直到令人发指的绿色基线,彻底说不出话来。 这代表信号传输过程中几乎没有一丝干扰。 他们的客机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给每一根信号线都包裹上厚达一厘米的屏蔽层,增加很大的重量。 另一组人则聚集在紧急出口旁。 他们没看结构,而是死死盯着出口门边上一条红色的橡胶密封圈。 “闻到了吗?这里没有橡胶的那股刺鼻味。用手摸,弹性极好,按下去立刻复原,完全没有永久形变的趋势。”一个鼻子很灵的材料专家低声说。 这意味着这种材料在极高和极低的温度下,都能保持完美的密封性能,这是确保高空客舱气密性的关键。 “样品……我需要一块样品回去化验!这绝对不是我们已知的任何一种合成橡胶!” 波音的材料学家,在读完那行关于碳纤维和铝锂合金的文字后,整个人都像被抽掉了脊梁。 他不再去看白皮书。 而是抬起头,仰望着机舱那光滑流畅的白色内壁顶棚。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这架飞机的空重能做到八十八吨了。 那些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内壁装饰板,在传统飞机上是为了美观而附加的死重。 而在这里,这些板材很可能就是机身结构承重的一部分!兔子国用更轻的材料,做出了更坚固的,承重与装饰一体化的舱体结构! 这是飞机设计理念的根本性革命。 波音的设计师彼得森,将那本足以颠覆整个行业的技术手册一页页合拢,然后双手递给了空乘人员,姿势郑重得像是在归还一件圣物。 他无力道:“女士,这些数据……非常卓越,非常完美。” 他深吸一口气。 “但是,女士,飞机不是靠纸面数据在飞的。它是由上百万个零件组成的复杂系统,我无法相信,世界上会有这么完美的飞机。” 他停顿了一下,扫视了一眼机舱里那些同样面如死灰的同行们。 “我不相信你们可以一步登天!这不是航空工业的发展规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