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 一个星期后,351厂新建的独立试制车间内。 时间是凌晨四点,整个厂区都笼罩在夜色中,唯有这里灯火通明。 伴随着最后一台数控注塑机发出轻微的泄压声,一副刚刚成型的黑色工程塑料枪托连带着模具,被机械臂平稳地取下,浸入到一旁的冷却液槽中,发出一阵滋啦的轻响。 车间主任,一个满手油污的老技术员,小心翼翼地取出手套箱里的成品。 他用高压气枪吹干上面的水珠,随后拿着游标卡尺,对着图纸上的标注,开始做最后的尺寸复核。 “报告余厂长!” 他抬起头,看向站在一旁,同样一夜没睡的余宏: “最后一个零件,M4-E伸缩枪托,共计试生产一百二十件,抽检二十件,全部合格,公差符合最高标准,可以投入量产了!” 余宏点了点头,拿起那个枪托。 它的重量很轻,但结构强度却极大,成年人使出全身的力气去掰,也只能让它产生微小的形变。 他走到不远处的一排工作台前。 工作台上,已经整齐地码放好了另外几百个零部件。 航空铝合金一体铣削的上机匣和下机匣,表面覆盖着一层均匀的哑光黑色阳极氧化膜,触手冰凉。 冷锻处理的枪管,内壁的膛线在灯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寒光。 还有那个结构复杂,融合了瞄准镜、红点、测距和微光功能的多功能火控瞄准镜,以及那个只要按动按钮,就能弹开两脚架的一体化战术握把。 旁边一个更大的零件筐里,装满了8字型的100发大容量双联弹鼓。 一条崭新的M4步枪生产线,此刻已经完全展现在了他的面前。 余宏拿起几个零件,开始亲手组装。 他的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上下机匣通过两个插销快速结合,发出清脆的咔哒声。 枪机组件顺着导轨滑入机匣,严丝合缝。 枪托被套进缓冲管,卡入预定位置。 火控瞄准镜被扣上枪身上方的皮卡汀尼导轨,拧紧两个固定旋钮,纹丝不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