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张飙已死,你等亦曾随他行事。咱,给你们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沈浪,着尔为陕西监察御史,赴秦王封地。” “孙贵,着尔为山西监察御史,赴晋王封地。” “李墨,着尔为河南监察御史,赴周王封地。” “武乃大,着尔为北平监察御史,赴燕王封地。” “赵丰满,着尔为山东监察御史,赴齐王封地。” 五人闻言,皆是一愣,难以置信地抬起头。 他们没想到皇上会主动让他们离开京城。 要知道,张飙临死前的安排,其中之一就是让他们离开京城,走得越远越好。 尤其是不要与傅友德、冯胜、蓝玉等勋贵公侯扯上关系。 如今,皇上不仅没有秋后算账,还主动让他们离开京城,莫非……飙哥真的留了后手? 想到这里,五人不由面面相觑。 而老朱则将他们的神情尽收眼底,然后冷冷道: “不必惊讶。张飙若真有后手,必与其掀起的这些风波有关。” “你等既曾是他臂助,去了这些地方,给咱好好看着!” “有什么风吹草动,直奏于咱!说不定……能揪出些藏在暗处的魑魅魍魉!” 他这话半真半假。 既是利用他们可能存在的‘敏感性’去当诱饵和探子,也是将他们调离京城这个是非之地,免得再被人利用或再生事端。 沈浪五人互相看了看,最终齐齐叩首: “臣等……领旨,谢恩!” 没办法,他们终究不是张飙。 既然张飙为他们争取到了活命的机会,他们自然不能辜负张飙的一片心意。 另外,张飙临死前的嘱托,早已刻进了他们的骨头里。 要死也要死得有意义。 “去吧,即刻赴任,不得耽搁。” 打发走了沈浪五人,老朱沉默了片刻,对云明道:“传户部侍郎郁新,翰林学士黄子澄。” 郁新和黄子澄很快到来。 只见郁新手中捧着厚厚的账册。 他详细禀报了近年来宗室俸禄,尤其是几位边塞藩王庞大的禄米、赏赐支出,数字惊人,已然成为国库沉重的负担。 老朱听着,脸色越来越阴沉,不由得又想起了张飙《治安疏》里那句‘养而不教,父之过也’的诛心之言。 他猛地一咬牙,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 “传旨!” 老朱的声音带着一种壮士断腕般的决绝: “九大塞王之外,其余藩王,除却护卫官兵、王府属官之正项俸禄及必要赏赐,其余诸如锦缎、珍玩、宫婢等额外用度,一概裁撤!令其封地自筹!” 郁新吓了一跳:“皇上,这……这恐怕会引起王爷们不满……” “不满?” 老朱冷哼一声: “告诉他们!咱只给他们一年时间。一年之后,没本事靠自己养活妻儿老小的,就别当这个王爷!滚回凤阳种地去!” “但有一条,谁敢利用手中的权力,盘剥百姓、与民争利,咱立刻废了他的王爵,绝不姑息!” 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道石破天惊的旨意: “再传旨,自即日起,宗室子弟,可通过科举、军功等正途入仕,或于地方官府监督下,从事工、商等业!” “咱的子孙,不能都是只会吃禄米的废物!” 郁新听得目瞪口呆,这可是动摇‘祖制’的大事。 但他不敢反驳,连忙记下。 “还有!” 老朱疲惫地揉了揉眉心:“罢免翰林大学士刘三吾一切职务,允其……告老还乡吧。” 刘三吾这次监刑,名声算是彻底臭了。 老朱留着他,只会继续激化矛盾,让他回乡,也算全了最后一点君臣之情。 “最后!” 老朱的目光投向一直侍立在角落,有些不安的翰林学士黄子澄:“黄卿。” 黄子澄连忙上前:“臣在。” “你,为咱起草一份《罪己诏》。” 老朱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就写咱……识人不明,致有冤狱,天降异象,警示于咱……咱心甚愧……” 说出这番话,仿佛抽干了他最后的力气。 他缓缓闭上眼,不再看任何人。 《罪己诏》! 皇帝向天下人承认错误! 这对刚愎雄猜的朱元璋而言,是何等艰难的抉择!? 但他不得不如此。 为了平息民怨,为了稳定局势,也为了……那冥冥中可能存在的‘天意’。 黄子澄心神剧震,连忙跪倒:“臣……遵旨!” 一道道旨意从华盖殿发出,如同投石入水,必将在这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激起新的、未知的波澜。 老朱用他的方式,在收拾张飙留下的烂摊子,也在试图挽回那已然摇摇欲坠的民心与国运。 只是,这一切,还来得及吗? “标儿……雄英……” 老朱望着殿顶,眼神空洞,发出了一声如同泣血般的、微不可闻的低语: “爹这个皇帝……当得好累啊……” “你们告诉爹咱……真相……到底是什么……” “这大明的路……接下来……该怎么走……” 没有回应。 只有殿外呼啸的风雪声,如同送葬的挽歌。 【张飙!咱们的事完了……后会无期……】 一种英雄末路、孤家寡人的悲凉,从未如此清晰地涌上心头。 他除掉了所有他认为会威胁朱家江山的人。 可最终,他可能亲手将这江山推向了更危险的深渊。 而那个点燃了这一切,又狠狠嘲笑了他的疯子,却用最壮烈、最诛心的方式,永远地摆脱了他的掌控,将无尽的麻烦和拷问,留给了他一个人。 华盖殿内,烛火摇曳,将洪武皇帝那瞬间佝偻下去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 求双倍月票啊~ 上个月更新了36万字,这个月只多不少!求月票啊!求双倍月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