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老朱点点头,语气恢复了平常。 “孙臣告退。” 朱允炆躬身,正准备退出华盖殿。 忽然,老朱的声音再次响起: “允炆,你对你那些镇守各地的王叔们,如何看待?” 朱允炆刚放松的神经瞬间再次绷紧。 这个问题比之前任何一个都更加敏感,更加致命。 他深知老朱对藩王的态度复杂无比,既倚重又猜忌,尤其是在父王去世后,这种平衡愈发微妙。 他脚步一顿,转身面向老朱,不敢有丝毫怠慢,谨慎地斟酌着词句: “回皇爷爷,各位王叔镇守边陲,拱卫社稷,于国自有勋劳。孙臣身为晚辈,对恪尽职守、忠君体国的王叔,自然敬重。” 老朱不置可否,只是用那双深邃的眼睛看着他,继续抛出更尖锐的问题: “那你对允熥,说什么藩王……嗯,‘害死’了你父王,扬言‘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之类的话,又是怎么看的?” 轰——! 这句话如同惊雷,直接在朱允炆脑海中炸响。 他万万没想到,皇爷爷会如此直白地将朱允熥那极端,且犯忌讳的言论摆到台面上来问。 他迅速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飞速运转。 【绝对不能像三弟那样喊打喊杀,那会显得冲动无谋,激化矛盾!】 【但也不能完全否定事实!】 【父王确实因‘红铅仙丹’而死,此物源于周王,经秦王之手进献,晋王袖手旁观,若对此毫无恨意,岂非枉为人子?】 【皇爷爷最重孝道,此刻必须展现出为人子的血性!】 【必须找到一个既能表达悲愤与立场,又不失沉稳,且能区分对待的说法!】 电光火石之间,朱允炆脸上露出了深切的悲戚和一丝压抑的愤怒。 只见他缓缓跪倒在地,声音带着哽咽却异常坚定: “皇爷爷明鉴!父王英年早逝,儿臣身为人子,至今思之,犹觉五内俱焚,痛彻心扉!” 他先直接表达丧父之痛,奠定情感基调。 “三弟年幼,悲愤之下,言语或有激烈,但其心……与孙臣一般,皆是念及父王,情难自已!” 他没有批评朱允熥,反而将兄弟俩的立场拉到一起,强调是‘情难自已’。 紧接着,他话锋一转,眼神变得锐利而清醒,带着一种克制的恨意: “可是!孙臣不敢忘,亦不能忘!父王沉疴,确系因那‘红铅’之物而起!” “此物……源于周王叔之手,由秦王叔进献,晋王叔知情不报,此中因果,孙臣每每思之,寝食难安!” 他明确点出了周王、秦王,以及晋王的责任,表达了无法释怀的恨意,展现了为人子的基本立场,这符合老朱看重的‘孝道’。 但就在老朱眼神微动,等待他下文时,朱允炆的语气又陡然变得沉稳而富有层次: “然,孙臣亦深知,天家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关乎国本!” “周王叔、晋王叔已受惩处,秦王叔……想必亦是受人蒙蔽。” “其余诸位王叔,如燕王叔,镇守边关,忠心为国,与父王之薨并无干系。” “孙臣虽痛父王之事,却不敢因一己之悲愤,而迁怒于所有为国尽忠的王叔,坏皇爷爷‘屏藩’之大局,动摇我大明根基!” 他清晰地将藩王区分为‘有直接牵连的’和‘无直接牵连的’,对前者表达了无法原谅的恨意,对后者则表示了基于国家利益的尊重。 既展现了血性,又体现了政治上的成熟和格局。 最后,他叩首道: “孙臣心中,公私分明,恩怨亦分明!” “于私,父仇不共戴天,此恨难消!” “于公,孙臣谨记皇爷爷教诲,当以江山社稷为重,维护天家和睦,使忠臣王叔不致寒心!” “此中煎熬,唯天可表!” 这一番话,有情、有理、有节、有立场,几乎‘完美’地回应了这个死亡提问。 既没有像朱允熥那样鲁莽地全面树敌,也没有软弱到忘记杀父之仇,展现了一个兼具孝心、恨意和政治智慧的复杂形象。 老朱静静地看着跪在地上的孙子,眼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 有对其丧父之痛的感同身受,有对其敢表达恨意的些许认可,更有对其能区分对待、顾全大局的深沉考量。 良久,老朱才缓缓开口,语气听不出太多波澜,但比之前少了一丝试探的冰冷: “恩怨分明……不忘父仇,亦不忘国本。你能作此想……甚好。” 他没有对朱允炆的恨意进行批评,反而对‘恩怨分明’和‘不忘国本’给予了肯定。 “起来吧。” 老朱挥了挥手。 “谢皇爷爷。” 朱允炆暗暗松了口气。 他知道,这一关算是险之又险地过去了,于是恭敬地站起身。 但后背已被冷汗湿透。 “方才说到你三弟,记得去看看他。” 老朱又将话题转移到了兄友弟恭上:“那小子执念太深,要引导他,免入歧途。” “孙臣遵旨!孙臣告退!” 朱允炆再次躬身,这次退出的脚步,比之前更加沉稳,也更加急促。 他需要立刻离开这里,消化刚才那番凶险的应对。 看着朱允炆消失在殿外的背影,老朱的目光深沉如渊。 【允炆这小子……确实长进了。懂得藏,也懂得演。】 【他对藩王的态度,倒是符合一个‘贤德’储君该有的样子,比允熥那混不吝的强。】 【不过……是真这么想,还是只是说给咱听的?】 老朱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的表面文章,尤其是涉及权力核心的继承人。 但至少,从刚才的反应来看,朱允炆在处理这种复杂敏感问题上,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城府和应变能力。 这对于一个可能继承大统的皇孙来说,未必是坏事。 至于允熥…… 想到那个满心仇恨、行事冲动的三孙子,老朱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那小子,若让他上位,恐怕第一时间就要掀起一场对藩王的血腥清洗,那将是大明的一场浩劫。 “唉……” 老朱揉了揉眉心,感到一阵疲惫。 儿子死了,孙子们也不让人省心。 这煌煌大明,亿兆生民,最终要托付给谁,才能让他放心?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殿外,仿佛能穿透重重宫墙,看到那个正在漕运泥潭里奋力挣扎、搅动风云的‘疯子’身影。 【张飙……你知道你给咱添了多少堵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