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始皇话语平静。 他看的出来,李世民在群臣面前泣不成声。 并非伪装,而是真情流露。 然则身为天子,岂能轻易袒露内心? 君王之心,应让臣子难以琢磨,而非显露无遗,让人洞察殆尽。 帝王的情绪,也应是深不见底的深渊。 由群臣推测、而非尽窥。 至于放过李承乾之事,始皇并不认同。 李承乾虽有太宗未察之责,但他毕竟犯的是谋反重罪。 即便乃皇子,触犯纲纪亦该斩立决。 犹记当年公子虔之事,虽属王室,亦未能免罚。 正因如此,秦律方能严明,法度森然。 天下万民皆畏法,方能持久天下太平! 若因亲情破格赦罪,那这等律法,又有何威信可言? 大汉。 “侯君集、李元昌等人既然起意叛乱,自应一门斩绝。” “叛反之罪,理当重惩,断不可宽恕!” “太宗实在太过仁厚。” 对于李世民的这番处理,汉武帝刘彻心中也有所不满。 君权威仪,岂可容忍践踏? 今日是侯君集,若明日再有人效尤,又该如何? 倘若人人皆仿此行为,朝纲还如何维系? “儿臣以为太宗之断,合符律法。” “虽为逆行,然有战功,不连无辜。” “………” 尚显稚嫩的刘据低声出言,神色却分外坚毅。 刘彻望着这位嫡子,不由得笑了笑,道: “你与太宗倒是相像,都心肠柔软。” 在看过李承乾当众顶撞李世民之举之后, 刘据对这位太子,竟越发生出几分认同。 偶尔太子不那么刚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若换做自己被儿子如此顶撞,只怕当场气绝身亡。 好在据儿一向孝顺贴心。 这样的儿子,怎能不爱惜? 刘彻对李世民宽容亲子之举,也就多了些体谅。 律法本是帝王用以治国之器,至高皇权,才是真正的主宰。 稍作变通,又何妨? 例如赦免自家子嗣的重责。 再者,李承乾已降为庶民,也算付出代价。 每当忆起刘据自缢那幕惨状,刘彻内心就隐隐作痛。 倘若当初天幕中之据未曾轻生,他自然也会设法保下这位儿子的性命。 …… 大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