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我本打算暂时休整一阵,整理军备。” 朱棣回忆道:“但老和尚劝我直取京都。” “若不这样做,靖难之役将不知何时才会结束。” 他说着,语气充满感慨。 朱棣深感怀念那个不像和尚的老和尚。 他知道,若非道衍大师的决策,他的命运恐怕也难以如此顺利。 姚广孝精通儒、释、道三家学说,多次为朱棣出谋划策,功勋显赫。 然而,他却拒绝了所有的荣华富贵。 最终选择脱尘修佛,远离尘世的纷扰。 “确实,多亏了道衍大师的计策,才能帮助我们家得天下。” 朱高炽感叹道: “尤其是北平一战,他的智慧,功不可没。” …… 天幕画面继续播放。 靖难之役,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白沟河、夹河、藁城等战斗之后,燕军士气高涨,连续得胜。 相对而言,朝廷方面则损失惨重,必须改换战术。 正面战场虽然有所缓解。 但双方开始通过反间、间谍活动等间接手段展开较量。 此时,靖难之役已持续了两年多。 尽管燕军频繁取胜,但由于兵力有限,难以巩固之前的成果。 许多城池也因无法长期守卫而不得不放弃。 燕军实际控制的区域,仅限于北平、保定和永平。 就在此时,姚广孝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 他主张绕过山东,不与盛庸、平安等人纠缠。 而是迅速南下,直取京都。 姚广孝推测京都守军不强,一旦出其不意,定能攻占。 他的建议让朱棣的眼前一亮。 尽管朱棣犹豫过一阵。 他很快就意识到这场战斗如果再拖延下去,对他而言只会更加不利。 最终,朱棣决定采纳姚广孝的计策,带领大军直奔京都。 “好!” 朱棣果断下令,决定南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