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刘协并非不想振兴汉室,只是天命难违,才智有限,无力回天。 “曹魏虽然谋权,但通过禅让完成政权交接,还让刘协保全性命。” “已经算是相当仁慈了。” 一旁的朱标听完,轻轻叹了口气: “纵观历朝历代,能以寿终的末代君王,少之又少。” “汉献帝、刘禅、孙皓……这些前朝帝王,尚且有善终。” “可自从那司马昭当街杀君之后,世道就变味了。” 朱元璋点头,眉头紧锁。 以前人再怎么谋权篡位,也要有规有矩。 一套“流程”必须走完,最后还要给前朝皇帝一条生路,这才算讲情面、懂规矩。 但自从洛水事件发生之后,什么道德伦理、礼法规章,早就被踩在脚下。 哪还管你流程不流程? “我要夺位了,我还跟你走什么程序?” “直接给我滚!” 朱元璋叹了口气:“不知道我大明最后的皇帝,又会落得怎样下场。” 他想得太多了。 先是标儿英年早逝,又爆出靖难之变。 才三代人,大明就风雨欲来。 尤其那天幕中反复提及的“土木堡之变”,听着就让他头皮发麻。 朱元璋心头发沉: “到底是多大个劫难,竟被天幕如此着重标注?” 大明前景……堪忧! …… 北宋时期! 赵匡胤见曹魏代汉,脸色颇不自然。 他这个宋朝皇帝,可也是从柴氏手中接过大权的。 虽说过程中没起波澜,但他心里有数。 他自己也早早留下祖训,告诫后人善待柴氏一族: “柴氏若犯事,不得加重刑罚。” “哪怕谋反,也只许在狱中解决,不许公开处刑,不得株连族人。” 算是尽了他该尽的人情。 “只是……” “我大宋的末帝,到底能不能有个好结局?” 赵匡胤望向远方,神情难掩忧虑。 他明白,再怎么辉煌的王朝,也终有覆灭之日。 纵然口中常言“万世江山”,心里却清楚得很。 “官家不必多虑。” 弟弟赵光义在旁安慰。 “朝代更替乃天地常理。” “只要子孙勤政爱民,自然可以延续国祚。” 赵匡胤轻叹一声。 “说得没错。” “与其担忧未来,不如把当下的事干好。” “连燕云十六州都还没拿回来,哪还有脸谈千秋万代?”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