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洪武时期! 朱元璋看着天幕,眉头越皱越紧。 这个子孙,确实有胆识啊。 刚登基就敢清除掌权多年的魏忠贤,可谓雷霆手段。 在他眼里,宦官专权之祸不可轻视,魏忠贤一类,的确该除。 但也正因如此,他觉得朱由检出手太快了。 与那些文臣相比,有时候宦官反倒更听话、更能用些。 太过依赖文臣,往往也会自缚手脚。 “标儿,你怎么看?” 他转头问身旁的太子朱标。 朱标沉吟良久,答道: “联手东林党除阉党,从道义上说,是拨乱反正。” “但若一股势力坐大,无人牵制,后患无穷。” 若换他来执政,或许会选择在两者之间维持微妙平衡。 从而逐步蚕食二者,不至于立刻失衡。 “唉——!” 朱元璋轻叹。 作为开国皇帝,他们往往不需要受旧规束缚,可以从零开始,纵横捭阖。 可后世的皇帝,则必须在既有的制度和派系中艰难取舍。 “船大难转弯”,说的正是这样的困境。 …… 嘉靖时期! “唉。” 嘉靖帝的叹息,也从清静精舍中传来。 他望着画面中的朱由检,心中五味杂陈。 这子孙,初登皇位就迈错了一步。 魏忠贤虽是权奸,但杀得太早太急。 嘉靖深知,和宦官打交道尚可,而文臣则更加难缠。 一个皇帝最关键的本领,不是清除谁,而是“制衡”。 他回想自己初登大宝,地位同样尴尬,藩王入京,毫无根基。 但他没贸然动手。 而是在借“大礼议”一事,辨忠奸、聚亲信,渐渐建立起自己的班底。 他很清楚,有些时候,皇帝只需静观其变,任由党争激烈进行。 只要局势始终在自己掌控之中,便是最好的帝王术。 朱由检急于清除阉党,虽然姿态正确,却步子太快了。 阉党一去,朝中势必权力真空。 而东林党趁机而起,之后若想另起一派平衡局势,便难如登天了。 【崇祯三年,袁崇焕仍未忘五年前许下的“平辽”誓言,可满清铁骑已然兵临城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