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李世民虽自视甚高,骨子里却不屑做这种事。 难道不上泰山封禅,他的帝业就不被承认了吗? 后来,大唐国力渐盛,他也确实起过再登泰山封禅的念头。 结果这边刚打算准备,辽东突发战事,他不得不亲征平叛,计划只得搁浅。 此后,他便彻底搁置了封禅之行。 或许也因为——他深知,自己这帝王之位,是血染宫墙换来的。 杀兄逼父登基,这段过往他不可能完全释怀。 内心深处的那抹愧疚,或许才是他始终未踏泰山的一道心障。 “我堂堂天可汗,四方来朝,都没动封禅这档子事。” “你赵恒签了个赔礼条约,就敢跑去泰山耀武扬威?” 李世民嘴角抽搐,忍不住怒斥道。 “渭水之盟,是朕一生的羞辱。” “朕尚且以此为耻,直到擒住吉利可汗,让他跳舞谢罪,才稍感心安。” “赵恒你呢?” “你这是……和亲也没送出去,赔款倒是给得挺快!” …… 洪武时期! “一个签了澶渊之盟的皇帝,也敢跑去泰山搞封禅?” “还搞了一出所谓的‘天书降临’的戏码,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宋真宗脸皮也太厚了点。” 老朱实在忍不住,骂出声来。 泰山封禅,那可不是谁都能去的,祖制森严,有硬性标准。 第一条,要有真功实绩。 你得在位期间做出些能拿得出手的事,才配得上封禅这等规格。 像秦始皇,开疆拓土,统一六国,本就是功绩盖世。 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这些人,治国有方,政绩卓著,自然配得上。 第二条,要有天命昭示,也就是所谓的祥瑞天象。 这种“天命”虽有时是人为营造,但总得有个像样的说法,得让百姓信。 第三条,封禅必须在太平盛世进行。 国家要安定,百姓要安乐,才好搞这种动静大的仪式。 那你宋真宗是哪条符合了? 就因为城下签了个屈辱的盟约,就屁颠屁颠地跑到泰山去封禅? 真是让人笑掉大牙。也难怪他之后,再无帝王敢于登泰山封禅。 他是一个人把这个盛典的“门槛”,硬生生拉低了不止一个档次! 而洪武皇帝,重铸河山,重整山河,建立起大明,自然有资格去封禅。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