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更离谱的是,朱棣当年好不容易帮朱元璋延了几年寿命—— 等到洪武三十五年才名正言顺接过皇位,这其中的布局和隐忍,哪是外人能懂的? 现在倒好,后人一句“成祖”,直接把他辛辛苦苦洗白的历史,又给原地打回原形! 朱棣肺都快气炸了。 而且他越看那“成”字越别扭,这词根本不在“太”、“高”、“世”,这三大正统庙号序列里。 说白了——就是个“山寨定制款”! 自己辛苦一辈子,结果被后人弄了个四不像的庙号,还被顺带揭了老底! 朱棣此刻胸口剧烈起伏,脸色变得铁青。 …… 嘉靖时期! 他看着天幕上“明成祖”三个字,心头也是一颤,神情微妙得不太自然。 因为他,正是“成祖”庙号的幕后主谋。 当年为了能把自己那位地位不高的亲爹兴献王抬进太庙,嘉靖必须得为朱棣“升格”一下—— 只有将他从“太宗”改为“成祖”,才能让自己的父亲“名正言顺”入庙配享。 当然,这背后还有一层更复杂的政治权衡,不全是为了私情。 可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嘉靖心底终究是有点发虚的。 毕竟朱棣一生最在意的,就是自己这个“太宗”梦。 现在倒好,被他一下子打回原形,还原了历史最敏感的一页。 若是朱棣知晓这一切,恐怕真的会翻天! 天幕上的文字继续浮现: 【好亲叔——!】 【朱棣在夺取侄儿建文帝的皇位之后——】 【彼时帖木儿帝国的沙哈鲁也兵起西域,篡了自己侄子的王位。】 【朱棣以天下共主身份致信沙哈鲁,劝他以和为贵、叔侄团结,不要兄弟阋墙。于是,世人称其为“好亲叔”。】 嘉靖看到这段介绍,脸色更尴尬了。 ——叔侄和睦? ——不杀侄儿? 这不是明摆着反讽吗?! 关于自己的外号,朱棣原本还挺忐忑,生怕后人给他整点难听的。 可现在看到那短短几行介绍,反而让他心里松了口气。 毕竟外号这种东西,不求光彩照人,但求别太丢脸。 从天幕上被点名的那些皇帝来看,外号多、花样怪—— 往往就代表着背后黑料不少,被后人拿来反复嘲讽。 朱棣仔细一看,自己不过是被叫了个:“好亲叔”、看起来还算中规中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