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贞观时期! 说起手足相残,李世民不得不想起自己那段无法抹去的旧事。 当年与太子李建成之争,已至水火不容之境。 他别无选择,只能先发制人,亲手诛杀大哥李建成,并控制父皇李渊! 然而在他看来,自己与朱祁镇的处境并不完全相同。 “朱祁钰身染重病,太子早夭,这皇位迟早还是要回到朱祁镇手中。” “只需静待朱祁钰病逝,他便能顺理成章重登大宝。” “若愿意,完全可以善待兄弟,留个好名声,何必逼到这般田地?” 李世民缓缓摇头。 他当年之所以痛下杀手,是因大哥不死,他便性命难保。 不动手,就是等着被动手。 在李世民的眼中,朱祁镇其实没必要把事情做得如此决绝。 朱祁钰虽说做了八年皇帝,但他并没有留下任何在世的子嗣。 等到朱祁钰一旦去世,他背后的势力集团便会群龙无首、失去依托。 到那时,朱祁镇自然能够顺水推舟,重新坐回那张龙椅。 从“夺门之变”的经过来看,朱祁镇虽被幽禁八载,但朝中依旧有着深厚的根基与人脉。 这场政变几乎没有流过血,牵连的人数也极为有限。 文武百官大多是默认了这种权力的交接,并没有做出太多抵触。 因此,李世民觉得,这场政变的意义并不大。 哪怕朱祁镇不动手,在朱祁钰身故之后,大明的权柄也迟早会落回到他手中。 至于整肃朱祁钰旧部,清理异己势力,这种手段在帝王眼里属于惯例操作。 一旁的李承乾望着天幕,心里暗暗琢磨着。 父皇会不会被草原人掳走? 这种事的概率几乎为零。 倒是父皇把别人押到长安来唱歌跳舞,更像是日常。 李承乾对朱祁钰的评价是:手段太软。 要么学那宋高宗赵构,任凭群臣如何劝谏,就是不迎二圣回朝; 要么干脆备一条破船,划清彼此界线…… 不过,朱祁钰真正的致命弱点是——没有儿子。 没了继承人,又有什么资本去拼? 若是膝下还有子嗣,李承乾断定,他即便不想斗,也会有人推着他去斗。 那些有野心的大臣们,绝不愿意看到英宗再度回到权力中心。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