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此后因病免朝的情况越来越频繁,从头晕目眩、四肢乏力,到各种眼疾,再到手臂、腿脚的疼痛。 四十岁以后,又添了脾胃虚弱之类的毛病。 仅在二十岁到三十岁这十年间,就有一百六十二条病症记录! 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那时他二十多岁,正处在从勤政向怠政转折的阶段,每次不上朝、不讲学,都会告诉群臣:自己又哪哪不舒服。 可等到中年,他干脆把缺席当常态,不再解释,群臣也懒得追问。 直到晚年两年,辽东局势紧张,朝野内外交困,大臣们催他赶紧批奏疏,他仍推托说身体抱恙,等好了再说。 你要说他身体糟糕吧,他一身毛病是真的不少; 你要说他身体硬朗吧,他偏偏又能熬到六十岁才撒手人寰。 所以说—— 万历三十年不理朝政,其实也不能全怪他懒。 身体状况是真不行。 你想啊,现在人牙疼一宿,第二天连班都不想去。 更别提万历那种疼法了! 心里大概是:老子牙都快痛死了,还让我上早朝? 太子都不肯立,我还得天天早八?开什么玩笑! 从后世发掘出的尸骨看,万历确实被病痛折磨了大半辈子。 所以说他窝在深宫不出来,也算有点理由。 【明神宗朱翊钧三十年不上朝,给大明留下了一堆烂摊子。】 【后世有个说法:明实亡于万历。】 天幕短短一段画面,便勾勒出这位明神宗的一生。 说起来,这人前后半生落差极大。 年轻时勤奋读书,兢兢业业,简直能与太祖老朱相提并论。 可自从国本之争之后,他心灰意冷,一头扎进皇宫,三十多年闭门不出。 其中固然有个人情绪作祟,但身体毛病同样难辞其咎。 但不管怎么解释,万历一朝,确实是大明走向衰亡的转折点。 正因如此,万历才在明代皇帝里被议论最多。 他的时代有几件大事,至今仍被人反复提起: 第一,张居正改革,以及之后万历主导的对张居正的清算; 第二,皇帝常年不理朝政,引发的政务瘫痪与体制争议; 第三,万历三大征对国力消耗殆尽,加速了明末的危机; 第四,万历贪财成性,加剧了财政矛盾,动摇了朝堂根基。 普遍认为,正是这四大问题,为明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了祸根。 而在这四件事中,万历全都扮演了负面角色。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