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而乾隆这堆外号,加一起,怕不是要被后人嘲笑个彻底? …… 雍正时期! 雍正看到“爱新觉罗·弘历”几个字,脸上一点惊讶也没有。 大清建立以来,对于皇位的继承方式,一直在不断试探和演变。 按照古人传承下来的规矩,皇位一般遵循“嫡长子继承制”。 这是古代最悠久的继承方式。 自商代晚期萌芽,到周初正式确立。 因此才有了那句流传千古的老话: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换句话说,皇帝的孩子们能力如何不关键,关键是谁第一个投胎到正妻肚子里! 能不能登基,完全取决于“出生地位”,而不是后天本事。 这种制度的最大优点,是最大限度避免宗室内耗。 毕竟,古代社会最怕的就是动荡。 如果皇子们为争皇位互相拼命,整个天下都要跟着乱。 而嫡长子继承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局势。 可问题同样明显。 那就是——皇帝们实在太能生了! 一旦只有长子才能成为太子,其他皇子怎么办? 那些皇子个个都从小接受最顶尖的培养,满腹才学,口齿伶俐。 结果全被晾在一边,不用岂不是暴殄天物? 但真要启用,又会威胁到嫡长子的地位。 于是,兄弟之间往往干脆不讲理,直接亮刀子! 谁命硬,谁才有资格坐上龙椅。 所以,从汉到宋的一千多年间,帝王们在如何处置儿子的问题上,总是进退两难。 “这些能干的儿子,我是用呢?还是不用呢……” 直到大明,才迎来一个彻底改变的节点,那就是老朱家的出现。 随着朱棣的靖难之役、朱祁镇的夺门之变,一次次宗室相残—— 大明最终彻底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至此,大宗以外的皇子基本不再考虑启用。 只要保证皇位传承稳定就行,其余兄弟们统统养起来,跟圈养牲口没什么差别。 所以大明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王爷被当猪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