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贞观时期! “武帝刘彻,横扫天下,开疆拓土,能与之比肩的,也只有秦皇。” 李二微微颔首。 他对汉武帝在边境上的丰功伟绩,那是绝对认可的。 在汉初,对付匈奴,多半采取和亲之策。 唯有到了汉武帝这里,才彻底打破旧例,挥兵北上。 打得匈奴溃不成军,远走漠北,不敢南侵。 在其他方面,武帝也多有建树。 “不过武帝征伐连年,国力虚耗。” “尤其晚年的巫蛊之祸,逼得太子刘据身死,几乎让大汉社稷断了根基。” 话到此处,李世民悄悄瞥了一眼李承乾,心头生出几分惴惴。 在太子这件事上…… 他和汉武帝……也算半斤八两。 “千古一帝的名头嘛,武帝还是担得起的。” “立我汉家武威,使蛮夷胆寒,此即不世之功!” 李二话锋一转,立刻把武帝捧了上去。 …… 大宋时期! “刘彻武帝,成就非凡,功业并非只有兵戎。” “只是他用兵太过频繁,让黎庶苦不堪言。” “晚年更没处理好太子之事,差点让汉室倾覆。” “可在我眼中,‘千古一帝’之名,他还是当之无愧。” 赵大简短评价了两句。 汉武帝打仗本无可厚非。 但他打得过于凶狠,几乎把整个大汉都掏空。 若依文士们的说法,甚至会将武帝骂作暴君。 他们心中的明君,应是崇礼尚德,以文治天下,而非动辄用兵。 然而汉武帝一生穷兵黩武,使得民生困苦,十室九空。 若非他功在开疆,早就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 况且他晚年还闹出了巫蛊之祸。 结果皇后、太子、皇孙尽皆罹难,大汉差点绝嗣! 不过与宋代那些文人相比,赵大仍愿替武帝说几句好话。 若他们大宋皇帝也能有武帝般的武威…… 自己也不至于在天幕中畏首畏尾! 赵二却冷冷撇嘴。 “武帝虽避了秦亡之祸,却未免重蹈秦之覆辙。 他与始皇的差别,也不过是侥幸而已。” …… 洪武时期! 刚被推上“千古一帝”的朱元璋,此时兴致正浓。 见汉武帝名字闪现在天幕上,老朱也忍不住称赞。 “武帝北击匈奴,倾尽国力换来边境安宁,这份魄力,咱佩服!” “论用兵的胆识和战略眼光,武帝远胜汉朝历代皇帝。” 老朱最佩服的,正是武帝的战略格局。 匈奴之患,自高祖之后的皇帝,多半以和亲敷衍。 虽然丢人,但总算能息事宁人。 至少不用承担浩大的军费。 可一到武帝这里,刘彻偏不肯低头。 送公主?不! 要打就打! 他硬是打到匈奴远遁,打到漠北无王庭! 让“匈奴”二字,几乎从地图上抹去! 这种气魄,老朱打心底钦佩。 换做自己,也必然一战! 第(1/3)页